嶗山區加速推進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
12月13日,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嶗山區就近年來在海洋經濟發展及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的工作進行介紹。
注重平臺搭建,建成市級以上海洋科創平臺53家、博士后工作站10余家,每年推出海洋成果100余項,2023年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第一完成單位為嶗山區涉海主體的共11項,占全省、全市比重分別達26.8%、47.8%。加速建設全省首個海洋人才創新園,國際海洋人才大廈正式揭牌,引進未來海洋食品產業發展中心、“5G+北斗海工實驗室”等海洋科技項目30余個;推動40余家涉海企業、科研院所加入青島市海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深入推進“藍色藥庫”開發計劃,產出新藥研發成果18項,特別是在抗腫瘤藥物、抗乙肝病毒藥物研發方面國內領先。
依托區內300余家規上涉海企業,構建“3+2”海洋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培育海洋高新技術企業4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30余家。海洋裝備產業方面,船舶壓載水、清潔燃料供給系統等新型低碳航運產品占領國際市場,海底復合電纜、風機控制元器件等海上風電重點配套產品實現突破,在細分領域填補國內空白。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加快推進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長江以北首個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全鏈條服務平臺;研發上市創新醫療器械、海洋保健品、海洋功能性食品20余款。海洋信息產業方面,培育“瑯琊泊”“北極海冰”等1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海洋衛星導航、海上測風激光雷達、水聲傳感器芯片等“卡脖子”技術10余項,實現“空天地海”產業一體化融合。海洋金融產業方面,6家金融機構、73項產品入選青島市《金融機構服務涉海企業特色產品匯編》,占比49.7%;制定全球首個藍色資產分類標準,成功發行全國首單“藍色債券”,涉海融資余額突破200億元。
培育海洋人才梯隊,構建“海洋院士-泰山藍色人才-青島市海洋英才”矩陣體系,集聚涉海高校3所,高端人才200余名,吸納各類海洋專業人才2萬余人,逐步形成以“藍高新”為重點的涉海人才高地。打造海洋人才創業“嶗山模式”,發布《嶗山區“校長(院長)基金”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鼓勵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探索實踐海洋領域“人才+產業+資本”招引模式,通過高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區屬國有企業股權投資、金融機構信用貸款支持多方聯動,孵化培育“高精尖”涉海科創企業10余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 青島市“社會保障卡惠享山東行”活動啟動,持卡享19項消費優惠
- 跳海救人的“玉米阿姨” 被授“青島市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
- 大集上“擺攤兒”,高原上手術!青島市市立醫院“醫”心為民萬里同頻
- “匯聚愛與責任 傳遞保險溫度”——中國人壽青島市嶗山區支公司開展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集中宣傳活動
- 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舉辦提升群眾就醫感受專題培訓會 助力人文醫院建設
- 2025年青島市四區和高新區高中階段招生分數帶招生計劃
- 2025年青島市“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錄取分數線公告
- 因地制宜多點開花,嶗山區文旅產業跨界融合促消費
- 近千款產品可選,補貼額度也擴大!青島市2025年適老化改造項目啟動,記者探訪體驗點
- 7月第1周青島市二手房成交1538套,環比上升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