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時評 | 政策“組合拳”出擊,為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半島網評論員 李京媛
在經濟發展的賽道上,民營經濟始終是一股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力量。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山東更是以其龐大的體量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山東出臺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推動民營企業拔節成長,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讓民營經濟的活力在齊魯大地充分涌流。
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為了讓民營經濟發展的土壤更肥沃,山東緊跟步伐,6月9日,山東省財政廳印發《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政策》,提出10個方面、50條具體政策,從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到助推民營企業智能化轉型,從助力民營經濟產業升級到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涵蓋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例如,省財政安排資金,鼓勵民營企業承擔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最高補助500萬元;對完成創新藥臨床試驗的企業,每年最高支持可達1億元。實施“技改專項貸”貼息,對民營企業重大工業技改項目給予貼息支持,最高貼息2000萬元。
這些政策猶如一場“及時雨”,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在科技創新方面,政策激勵讓更多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勇攀科技高峰。在產業升級領域,眾多民營企業可借助“技改專項貸”貼息等政策,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升產品競爭力。在融資方面,山東建立省市縣三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依托山東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千企萬戶大走訪”系統,已幫助28.8萬家民營小微企業獲得貸款1.08萬億元,獲貸率超過88%。
政策的持續發力,也為民營企業營造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通過消除政府采購準入門檻、常態化排查清理限制公平競爭行為等措施,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多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能夠在市場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更大發展。
政策的春風已經吹起,山東民營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政策的扶持下,民營企業應乘勢而上,加大創新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相信在山東一系列支持政策下,民營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新前行,續寫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