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盛大開展
作為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重要同期活動,9月7日,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界博覽城國際展覽中心盛大開展。本屆博覽會以“從蔚藍到未來——藍色?海洋?科技”為主題,總展覽面積50000平方米,匯集450余家參展企業機構,其中,大型央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國家重點科研院所等行業領軍企業機構近百家。
博覽會設立海洋發展成果展區、海洋生物醫藥展區、亞太機器人世界杯青島國際邀請賽展區、海洋科技裝備展區、海洋國際商品展區等五大展區。
展現山東海洋強省建設
東亞海洋博覽會是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的具體實踐,是深度融入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
本屆博覽會設置的海洋成果展區,緊扣國家戰略、突顯國際視野,首創性地將“中印尼海洋科技合作”與“山東海洋發展成果”相融合,將山東的海洋發展置于“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框架下,是山東踐行海洋強國戰略指引,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推進新時代海洋強省建設的一次系統性呈現。
“山東海洋發展成果”完整呈現了“戰略—科技—產業—港口—生態—合作”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體系。展示了山東海洋發展進程中涌現出的多個“首位”“第一”“最大”,彰顯硬核實力。
展陳形式推陳出新,不僅在內容上注重故事化敘事與國際化表達的融合,更突出實物展出特色,涉及海工裝備、漁業養殖裝備、精密儀器儀表、船舶、生物醫藥、海水淡化等多個類別,讓觀展者更直觀、更沉浸式地感受山東海洋發展成果;也清晰展示了山東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的布局,表明了山東正奮力譜寫從海洋“大省”邁向海洋“強省”的“藍色篇章”。
“藍色藥庫夢想”展現海洋強國夢
“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是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本屆博覽會聚焦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集中展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海洋科技攻關成果。
戰略科學家的引領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侯保榮院士團隊)、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張建民院士團隊)、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三大院士團隊集體亮相本屆博覽會。
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李華軍院士合作,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研制的690V 2000kW永磁一體機和690V 800kW永磁一體機,成功應用于國內起重能力最大的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實現國內大功率永磁一體機在大型起重船上應用“零”的突破。
在細分領域,本次博覽會上也有硬核技術接受“檢閱”。
如感知技術,本屆展品在海洋感知的精度、維度和環境適應性上達到了新高度。達峰科技(海儀所)實現多項化學參數的原位監測儀器國產化與產業化,為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提供了“中國眼睛”;偉卓科技的雙模磁力儀,是全球少數能同時進行矢量與標量磁場同步測量的設備,填補了海洋磁法探測的技術空白。
“藍色藥庫夢想”是海洋強國夢的重要一環。本屆博覽會還首次設置海洋生物醫藥展區,共有85家頭部企業、機構參展。覆蓋上游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活性物質提取,中游新藥研發、生物制劑生產,下游臨床應用、健康產品及產業化合作等全產業鏈,呈現了從海洋生物資源到終端生物醫藥產品的完整生態與創新成果。
構筑“未來海洋”宏圖愿景
本屆博覽會突顯了海洋科技與更多元技術領域和應用場景的融合。
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將電動汽車充換電技術延伸至海洋領域,為港口岸電、電動船艇、海島微電網等提供了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開拓了“海洋+智慧能源”新場景;航大漢來(天津)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的無人機技術應用于海關緝私、邊海防管控,并獲公安部“雙十佳”案例,是“低空經濟”與“智慧海洋”完美融合的典范。
這表明海洋科技的創新不再局限于傳統領域,而是通過與新能源、低空經濟、大數據等跨界融合,催生出全新的增長極和應用生態。
亞太機器人世界杯青島國際邀請賽作為一個展區單獨呈現,以“智鏈世界 未來共融”為主題,設置人形足球機器人賽、智能搜救挑戰賽、智能配送挑戰賽等7項競技項目,同步舉辦青島市機器人爆品發布會,現場展示青島市機器人產品和應用場景,組織開展AI與機器人應用場景創新賦能活動。
一批頭部機器人企業深度參與賽事。如山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海信集團牽頭)展出人形機器人相關研究成果和新產品,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示諧波減速器和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青島文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人形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產品,青島澳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海洋牧場刺參生態采捕機器人和消費機器人。
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遠非一場常規展覽,它是一次對中國海洋科技前沿實力的集中檢閱。參展企業、機構共同描繪出一幅“未來海洋”的宏圖愿景。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李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