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綠碳科學大會在青島召開 首屆“綠碳杰出成就獎”頒予三位頂尖科學家
9月14日至16日,“第二屆國際綠碳科學大會(ICGC 2025)”在青島舉辦。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山東能源研究院、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聯合主辦,以“創新綠色低碳科技,賦能碳達峰碳中和”為核心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22個國家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綠色生物制造、綠色能源化工、太陽能光電轉化與利用、先進生命周期評價等前沿領域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科學路徑。
作為大會的重要環節,首屆“綠碳杰出成就獎”頒獎典禮舉行。該獎項由大會與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綠碳(英文)》(Green Carbon)共同發起設立,旨在表彰在綠色低碳研究領域作出里程碑式貢獻的科學家,激勵全球科研工作者投身綠色碳科學的研究與創新,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科研支撐。
三位頂尖科學家榮獲首屆綠碳杰出成就獎,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何鳴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譚天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米夏埃爾·格雷策爾(Michael Gr?tzel)。
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何鳴元作為我國綠色化學與化學工程奠基人,率先建立“綠色碳科學”理論框架,提出以碳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的全新跨學科學術范式,鏈接基礎化學原理與產業應用,為碳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關鍵科學指引;在綠色生物制造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譚天偉是中國生物化工領域的領軍者,以創新驅動生物煉制行業變革,系統推動我國綠色生物制造體系建設與發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在綠色能源材料領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米夏埃爾·格雷策爾(Michael Gr?tzel)是第三代光伏技術的開創者,從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兩次革新全球光伏技術,構建起從基礎原理到工業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
9月14日,何鳴元教授、譚天偉教授、米夏埃爾·格雷策爾(Michael Gr?tzel)教授分別帶來三場主旨報告。大會同步設立“綠色生物制造”“綠色能源化工”“太陽能光電轉化與利用”“先進生命周期評價”四個平行分會場,分別進行122場口頭報告。
“此次大會為科技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交流、碰撞的機會,讓大家在交流中能互相啟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譚天偉說,綠色低碳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它對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大會中,學者們共同為綠色低碳領域的瓶頸問題提供智慧,這對為助力我國綠色低碳工作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本屆國際綠碳科學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全球綠色低碳科技領域的前沿成果展示、思想碰撞與合作交流搭建了高水平的國際平臺,更通過首屆“綠碳杰出成就獎”的設立與頒發,彰顯了科研創新在綠色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為全球綠色低碳領域研究樹立了標桿,將進一步推動綠色碳科學進步,助力人類邁向綠色未來。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