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學漢語、 追《甄嬛》、讀《論語》、吃火鍋,韓國“圍棋大姨”的別樣中國癮
在青島的圍棋圈,有一位60多歲的“常客”:她衣著時尚、笑容爽朗,一口略帶“泡菜味兒”的普通話,她就是來自韓國的金美京。作為一名深耕服裝行業的韓國商人,讓她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不是生意,而是她鐘愛一生的圍棋。
黑白對弈,牽起跨國情誼
金美京的圍棋情緣,要追溯到大學時代。那時的她,課余時間幾乎都泡在圍棋社團里。“只要一坐下下棋,時間就像飛一樣過去。”她笑著回憶,“有時候為了一盤棋,能忘記吃飯。”那時的她沒想到,這個愛好會在多年后成為她與中國朋友交流的橋梁。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中國觀看職業圍棋比賽,“那是在現場氣氛讓我震撼。”金美京說,“中國棋手的專注和觀眾的熱情打動了我。”從此,她幾乎年年來華,以棋會友。
多年來,金美京不僅自己沉迷于圍棋,還積極推動中韓兩國的圍棋交流。她曾多次和韓國圍棋愛好者交流切磋,還將中國的圍棋書籍和雜志帶回韓國分享給朋友。“圍棋的黑白世界其實很時尚。”她說道,“簡約中蘊含著無限可能,這也和我追求的服裝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語言無界,文化才是橋梁
為了更好地與中國朋友交流,金美京開始認真學習中文。她手機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著中韓文對照的日常用語,從“你好”“謝謝”到圍棋術語“劫”“斷點”,無一不包。每天早晨,她都會抽出半小時朗讀中文,晚上則和中國朋友通電話練習口語。
學漢語的同時,中國影視劇也成為她了解文化的窗口,尤其是古裝和武俠題材電視劇。《甄嬛傳》《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她看得津津有味,還會認真記下劇中的經典臺詞。“《甄嬛傳》的臺詞很美,《笑傲江湖》讓我感受到了江湖的義氣。”她說,這些作品不僅提高了她的中文聽力,也讓她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國文化。
金美京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不止停留在語言和影視作品上。去年春天,她特地前往山東曲阜,參觀了尼山圣境、孔府、孔廟和孔林。“孔子的思想影響了整個東亞,我在韓國也學過儒家經典,但到了現場,感受完全不同。”她在孔子像前恭敬行禮,還購買了《論語》中文版作為紀念。
對她而言,圍棋與儒家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圍棋講究大局觀,也講究中庸之道。”金美京解釋道,“每一步棋都要考慮全局,不能只顧眼前利益,這和做人做事是一樣的道理。”
鐘情青島,棋會友食暖心
在眾多中國城市中,青島是金美京最常來的地方之一。這里不僅有她喜愛的圍棋賽事,還有讓她念念不忘的美食。每次來到青島,她的行程表上總會有這樣幾項固定安排:去棋院與朋友切磋棋藝,品嘗船歌魚水餃,去老字號烤肉店大快朵頤,當然少不了一頓正宗的青島火鍋。“青島的海鮮很新鮮,火鍋味道也很特別。”她說,“有時候比賽結束已經很晚,但朋友還是會帶我去吃夜宵,那種感覺很溫暖。我也會經常帶著我的兩個孩子和老公來青島玩。”金美京說。“現在中國與韓國開通免簽,來中國特別是青島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很方便。青島和韓國很像,很美,好吃的非常多,每次來青島都舍不得回去。”
“圍棋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即使不說話,也能通過棋盤交流。”她說,“我希望能通過圍棋,讓更多韓國人了解中國,也讓更多中國人了解韓國。”未來,她希望讓更多韓國年輕人接觸并喜愛上這項古老的智力運動。同時,她還打算繼續學習中文,希望有一天能不帶翻譯,獨立在中國進行圍棋解說。“人生就像一盤圍棋,每一步都很重要。”金美京微笑著說,“我希望我的棋局能越走越精彩,也希望中韓兩國的友好交流能像圍棋一樣,源遠流長。”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 王蕾)
- 青島故事|64歲青島農村大姨拍短劇走紅,笑稱“正是闖蕩的年紀”
- 青島故事 | 小區有個“功夫大姨”,帶起武術隊、舞蹈隊、合唱團和愛心團隊
- 雨后九水別樣美
- 青島故事|學漢語、 追《甄嬛》、讀《論語》、吃火鍋 韓國“圍棋大姨”的別樣中國癮
- 青島故事|54歲大姨包水餃月入萬元,家庭地位都“變化了”!工廠每天生產海鮮水餃15噸
- 干杯!東航在青舉行別樣“啤酒盛宴”
- 啤酒節大獎揭曉!青島趙大姨喜中新能源汽車!第二輪獎品更“豪”,大鮑島等你來
- 青島故事|青島三大跳水隊集結“下餃子”,看巧克力大爺大姨的花式跳水
- 人民日報點贊青島“玉米大姨”跳海救人
- 尼山是什么|當現代政務遇上《論語》 山東“祖傳代碼”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