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運”拉開大幕!21日起,中國又將經歷一場歷時40天、近30億人次的“人類最大規模周期性遷徙”。持續了30多年的“春運”,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中國人都習慣以“春...
“反向春運”成為新動向,到底是旅游還是團聚?
今天是大年初五,一眨眼的工夫,春節假期就進入了尾聲。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此時此刻,很多人已經加入返程大軍,輕輕地揮手作別家鄉父老,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叵胍幌?,春節這幾天都干了些啥?可能很多人都是懵圈的。仿佛剛剛吃完團圓飯,然后四處轉了轉,會了會昔日小伙伴,再發照片到朋友圈……刨掉兩天在路上的時間,大致就是這些吧,假期就這么悄悄地溜走了。
春節7天打個來回,這么折騰值嗎?這話問得真有點見外。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思念就是一枚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家鄉在那頭。跟闔家團圓相比,旅途辛勞不算什么,最怕買不到票,失去了“折騰”的資格。
有關部門預測,今年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比上年春運增長0.6%。由春節引發的春運,近30億人次的“大遷徙”蔚為壯觀,一個流動的中國令世界驚嘆!
今年春運有一個新特點,那就是“反向客流”明顯增加。啥是反向客流?這么說吧,往年都是在大城市打工的人,集中返鄉往三四線城市走,再倒車回農村老家;今年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按照這個路線走,但有“小股部隊”卻逆流而上,春節期間去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這個新特點新動向,到底是什么情況?釋放了哪些信號?不少機構對此進行了“大數據”分析,麻辣財經也有“小數據”調查,一起來看看吧。
大年初一故宮接待8萬人次,同比增長42.9%
節前,一些大的旅游訂票網站,就發布了春運出行報告,像攜程、途牛、飛豬、驢媽媽等,都是利用訂票“大數據”對客流走向進行分析。
比如,攜程大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島、寧波、廈門,是“反向春運”十大熱門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這些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0%。其中,兒童旅客占比同比增加39%,50歲以上旅客占比同比增加42%。
“反向客流”增加了,但到底是奔著團聚來的,還是奔著旅游來的,現有的“大數據”還分析不了那么細。如果是奔著團聚來的,那飛機上的乘客應該是以老人孩子居多;但現在看,老人、孩子、成年人都不少,同比增長都在40%左右,或許舉家出游過新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管是什么目的,北京作為熱門目的地,這個春節真是很熱鬧。北京市假日辦公布的信息顯示,大年初一故宮博物院共接待8萬人次,同比增長42.9%!一天8萬人次,是故宮限流的上線,不僅一下子用到了“頂格”,而且初一至初五的票全賣光了!
故宮里面人多,外面人也不少。有女孩發朋友圈說,在角門咖啡館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就為了拍幾張照片“秀”一下皇家氣派。
故宮還不是人最多的,據說大年初一有將近9萬人到雍和宮燒香祈福,不少人從凌晨就開始排隊等待。雍和宮位于北京東城區的胡同里,這么多人前來進香,那肯定滿街筒子都是人。
這些人流中,就有不少是來北京“反向過年”的外地游客。浙江紹興的一位朋友,帶著孩子全家一起來北京,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結果到了長城之后,發現“好漢”實在太多了!只見萬里長城人山人海,能坐上纜車跟中了彩票一樣,在零下10度的氣溫中,徹底體驗了一回“千里冰封”的滋味。這滋味不一定好受,但肯定難忘。
“反向過年”,外地人來北京,北京人也在忙著去外地。這個春節麻辣財經的“五朵金花”中,就有兩朵攜全家去了福建和江西,還有一朵回了趟天津的娘家。其中一位麻辣姐在福建長汀縣,發現當地的飯館過年幾乎不開門,于是尋著“味道”走進當地客家人的院子,吃了一頓地道而豐盛的家宴……
“民風真是淳樸啊!主人特別熱情,說招待北京客人是應該的,完全把我們當成了自家親戚。”對這位北京大妞麻辣姐來說,今年春節不僅有特別的味道,更有特別的感情和記憶。
讓更多流動人口融入城鎮,有活干、有學上、有房住、有保障
“反向春運”里,肯定也有老人來投奔孩子,在孩子工作地團聚過年的。把家鄉的父母接出來,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的現象增多,釋放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信號: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外來務工人員正在成為新市民,他們融入城市、扎根城市的基礎更牢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31億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億人,減少1260萬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扎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進城落戶人口增加。農民工進城落戶,更多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享受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真正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這些年來,不少地方做到了讓農民工穩定就業,但讓他們在城市“穩定生活”這一條,做得還很不夠。穩定生活的含義,意味著要全家人在一起,“有活干、有學上、有房住、有保障”?!胺聪虼哼\”透露出的一個積極信號是,一些外來務工人員開始在城市中站穩腳跟,有條件接父母孩子一起生活。當然,要全面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通過不懈努力積極創造條件。
“現在,有兩億多農村轉移人口已經在城市長期工作、居住,城市已經離不開他們,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也不會再回到農村。”全國政協常委楊偉民認為,城市給農村轉移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但并沒有同步為這兩億多人口準備買得起、租得起的住房。所以要進行住房制度改革,通過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實現多渠道保障。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知名企業也開始加入進來,為外來務工人員“扎根”城市創造條件。比如,今年娃哈哈集團就啟動了10萬平方米的員工廉租房工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更是公開承諾,格力人才公寓去年已經開工建設,格力的員工在結婚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一套住房。只要他終身在格力工作,這套房就是他的。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到2020年要努力解決1億左右已進城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落戶問題。其他已進城但未落戶的人口,則要通過建立居住證制度來解決其基本公共服務問題,包括子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就業服務等,讓更多流動人口能夠融入城鎮,使他們對居住的城鎮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無論是旅游還是團聚,相信今后在城里過春節的外鄉人會越來越多,在外鄉過春節的城里人也會越來越多?!胺聪虼哼\”,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