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時間為2月14日—18日,2月12日報到;政協第十二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間為2月13日至17日在濟南舉行,2月12日上午8:30至12:00報到。
兩院報告丨速看!山東法院過去一年干了這些事
記者 張依盟
2月16日下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山東法院過去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奮斗目標?
2018年的工作
全省法院收案173.9萬件,結案168.1萬件,法官人均結案226件,省法院收案2.2萬件,結案1.9萬件,法官人均結案101件,全省法院和省法院收結案人均結案均創歷史新高。
一、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審結一審刑事案件6.9萬件,判處罪犯8.3萬人
依法懲處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嚴厲打擊各類暴力、恐怖、邪教組織等犯罪,堅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依法懲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審結醉酒駕駛、交通肇事等犯罪案件3萬件。對搶奪公共汽車方向盤、危及公共安全的2名被告人,及時公開審判,依法判處刑罰。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一審審結黑社會組織犯罪案件18件200人、惡勢力犯罪案件156件875人,其中對301名被告人判處五年以上刑罰。二審審結黑社會組織犯罪案件8件116人、惡勢力犯罪案件26件172人。對吳學占、蘇良敏、王海龍等黑社會組織首要分子依法從重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
嚴懲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犯罪。審結故意殺人、強奸、搶劫、販賣毒品等案件4083件,判處五年以上直至死刑2239人。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網絡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3624件,為受害群眾挽回經濟損失47.5億元。
堅決懲治貪腐犯罪。審結一審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1406件1732人,李云峰、蔡希有等原省部級干部被依法懲處,依法判處原廳局級干部29人、原縣處級干部104人。
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依法可以從輕、減輕、免除刑事處罰的,依法予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刑罰。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對690名未成年人適用非監禁刑,跟蹤做好社區矯正和幫教工作。
二、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審結一審民商事案件80.9萬件,涉案金額4116.2億元
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出臺《依法服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受理企業破產案件762件,通過破產清算程序使267家企業有序退出市場,通過重整讓123家企業完成破產重整。
保障市場經濟發展。審結買賣合同、債權轉讓等案件6.8萬件,房屋買賣合同案件3.5萬件,銀行借款、民間借貸、擔保合同等案件21.4萬件。
支持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1萬件,審結侵犯張裕、九陽、東阿阿膠等商標權案件4005件。
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服務保障“四減四增”工作的意見》,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民事案件8191件,受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42件,審結114件。
服務海洋強省建設和對外開放。審結海洋運輸、資源開發利用等一審海事案件1921件,對外貿易、外商投資等一審涉外商事案件401件。聯合外省市20個法院簽署《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司法協作框架協議》。
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法治山東建設
積極參與立法工作。提出立法和司法解釋意見建議130余條。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相關單位和行業管理漏洞等問題,提出各類司法建議1900條。
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審結一審行政案件1.6萬件,審查行政非訴案件2.4萬件,其中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撤銷行政行為、履行法定職責等2669件;審結行政許可、行政登記、行政審批等案件2173件;審結征地拆遷等案件4651件。
大力推進司法公開。2018年上網公布裁判文書92萬份,向當事人推送審判流程信息、執行信息311萬條,全省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19.6萬件,參審率81.4%。
進一步做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接待公眾參觀、旁聽庭審19.7萬人(次),召開新聞發布會245次,發布典型案例987個。在執行攻堅戰中,開展4次全媒體直播,60多家媒體全程參與,4300多萬人(次)在線收看執行現場實況。
四、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為民便民利民措施
全面推行網上立案。省法院建成“24小時法院”,中基層法院普遍設立自助服務機,當事人通過山東法院訴訟服務平臺、微法院、微信公眾號等便可網上操作、隨時隨地立案。該系統自2018年6月1日開通至12月底,網上立案35.7萬件,網上交費13.5萬件。
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出臺《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的意見》。審結土地經營權轉包、入股、抵押等合同糾紛3536件,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承包合同糾紛675件。執結勞動報酬、撫養費等涉民生案件5.4萬件,執行到位金額63.3億元,為2603名困難當事人發放了司法救助金。審結農民工討薪案件7226件。
妥善化解家事糾紛。審結婚姻家庭案件13.4萬件,調解撤訴7.4萬件,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192件。制定《家事案件審理規程》,打造“溫情”庭審模式,配備心理咨詢室132個、調解室347個,聘請家事調查員829名、家事調解員936名。
加強涉訴信訪工作。采用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和網上申訴信訪平臺接訪,省法院班子成員和中層負責人輪流接訪,接待群眾來訪7450人(次),依法審查終結信訪案件247件,完善律師代理申訴制度,當事人經咨詢不再申訴的1987件。
五、強化責任擔當,決戰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
2018年受理各類執行案件55.6萬件,執結53.8萬件,執行到位1394億元
充分發揮強大政治優勢。省法院每周調度、每周通報,對工作進度慢、執行不力的法院院長約談29人(次),對難以執行的“骨頭案”“釘子案”提級、督辦1.4萬件,860件涉黨政機關案件全部按期執行完畢,涉軍停止有償服務案件全部執結。
有財產案件得到有效執行。查詢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信息115.5萬條,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法定期限內實際執結率96.9%。全年恢復執行7.3萬件,執結6.8萬件。
切實加大打擊懲處“老賴”的力度。查找逃避執行的被執行人9042人(次),拘留惡意逃避執行、轉移隱匿財產的被執行人8229人(次),對抗拒執行構成犯罪的230人判處刑罰。累計發布失信名單114.4萬例,發布限制高消費令73.4萬人(次),117.8萬人(次)購買機票和動車、高鐵票受到限制,36.7萬人(次)迫于壓力主動履行了義務。
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基本形成。2018年網拍4.1萬次,成交201億元,為當事人節省傭金6億元。廣大執行干警夜以繼日戰斗在執行一線,10名同志積勞成疾去世,2名同志犧牲在執行任務過程中。
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增補法官456名,新增員額96%充實到了基層辦案一線,組建審判團隊5481個,院庭長辦案70.8萬件,全省有38個法院人均辦案超過了300件。
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依法宣告26名被告人無罪,對215件公訴案件準予撤回起訴或按撤訴處理。深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承擔試點任務的濟南、青島法院適用該程序審結案件1.3萬件,判處罪犯1.4萬人,86.6%的案件在20天內審結,當庭宣判率91%。
深入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全省已有636個特邀調解組織、2513名特邀調解員進駐各級法院及人民法庭。全年訴前分流到人民調解組織等機構調解民商事案件18萬件,委托特邀調解員調解2.2萬件,訴訟調解或當事人撤訴36.9萬件。
健全完善審判管理機制。全院全員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督,各項辦案質效指標實時生成,實現全省法院一張網、一網網到底。全省法院辦案質效平穩向好,各類案件審判周期平均縮短15天。
七、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推進過硬法院隊伍建設
旗幟鮮明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對三級法院領導班子、基層黨支部書記和省法院機關干警1120人進行政治輪訓。認真落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省法院黨組堅持每半年向省委報告工作。大力實施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工程”。
持續改進紀律作風。抓好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專項整治就案辦案、機械司法等問題,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重要崗位、重點人員、關鍵節點的監督,先后6次通報違紀違法典型問題。
不斷提升基層司法水平。組織各類專題培訓53期,培訓9976人(次)。17名法官被評選為全國優秀法官、辦案標兵或審判業務專家。為基層法院招錄公務員、選調生472人。
八、自覺接受監督,不斷改進法院工作
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三級法院視察座談、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9800余人(次),1100余名人大代表見證法官憲法日宣誓,40名省人大代表分片集中視察了20個法院。全省法院辦結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966件(次),省法院對2018年省“兩會”上260余名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答復。全省法院聘任1076名特邀監督員。省市縣區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
全省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省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以“工作落實年”為契機,認真貫徹本次大會決議,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
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堅持公正司法
五、加快推進法院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