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充分展示中華...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集郵展青島開展 免費參觀
青島集郵家郝勇興介紹他集藏的國慶專題郵票。
郝勇興集藏的部分國慶系列郵票和首日封。
文/圖 半島記者 肖玲玲
9月6日,一場集郵展在黃縣路12號青島源藝術風貌館開展,以郵票特有的方式慶祝國慶70周年。
據悉,該展由江蘇路街道辦事處聯合青島郵政集郵與文化傳媒部、青島市集郵協會舉辦,展出了由島城集郵名家提供的10余組專題郵集,共計15框240片,以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等為載體,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光輝歷程。主題郵展開幕當日,青島郵政還發行了主題紀念封1套1枚,并啟用紀念郵戳1枚。據悉,此次集郵展供市民免費參觀,將持續至9月12日。
方寸之間,展現國家力量
“集郵各有愛好的方向,我的主要是慶祝建黨、新中國成立等記錄國家發展的專題。”此次集郵展中,青島集郵家郝勇興的藏品是絕對的“重頭戲”。
“1984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大閱兵……24個機械化方隊,由陸海空428輛戰車組成,分四路進入天安門廣場。方隊中有導彈189枚、坦克車205輛、火炮126門……”
“199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國慶50周年大閱兵……地面有11000余名陸海空三軍將士、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和預備役部隊,有440余輛(臺)裝甲車、坦克車、大炮、導彈等全裝備組成的鋼鐵陣容……”
郝勇興的大閱兵系列郵集片,內容包括14次國慶閱兵以及2015年的“抗戰勝利日閱兵”紀念郵票。“通過這些郵集片,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郝勇興激動地說道,在這方寸之間,就能感受國家的進步。
在另一側墻上,展示的是郝勇興新中國成立系列郵票,有開國大典、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兩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一直到六十周年的紀念郵票,這些都按照時間順序展示出來,場面非常壯觀,內容更是鼓舞人心,“展示出我們新中國壯麗的70年”。
郝勇興告訴記者,此次郵展自己總共帶來了14框224片郵集片,這些都是他50多年來集郵的成果,除了國慶系列和閱兵系列,還有關于改革開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系列的紀念郵票。
網絡時代,集郵更加方便
今年71歲的郝勇興告訴記者,在上世紀60年代,自己還在上初中時就愛上了集郵,但“那時候沒錢買,所以集郵就是從別人郵寄的信封上把郵票剪下來,收集起來”。直到1968年參加工作能賺工資后,郝勇興就開始花錢購買郵票了,“收集郵票的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郵友們互相介紹,或者在集郵小報上看看有沒有人出手自己感興趣的郵票,如果有喜歡的,就寫信交流。”
而現在,郝勇興集郵的“路子”可多了,淘寶、微信,都留下了他集郵的足跡,“在網上看到感興趣的郵票,直接下單就買到手了。”與此同時,他的手機里還有幾十個集郵微信群,郵友遍布全國,“郵票的種類實在太多了,像解放70周年題材吧,各地發行的紀念郵票、紀念封也都不一樣,我們全國各地都有人,正好互相幫忙收集。”他告訴記者,青島解放70周年紀念封他買了四五十個,多出來的都分享給郵友了,當然,如果看到某地發行特別的郵票,就可以委托當地郵友幫忙收集,“直接微信發紅包,特別方便”。
多管齊下,準備國慶“搶票”
“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所以集郵的方向也不同。”郝勇興收集的主要是國慶專題郵票。“我是1948年生人,和新中國基本上同齡,也想通過集郵的方式,展現國家一步步的變化。”所以,他收集的都是建黨、新中國成立紀念郵票,以及展現改革開放以來變化等題材的郵票。這其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上世紀90年代購入的一套“全國科學大會”紀念郵票。
1978年3月18日,為了慶祝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中國郵政部門發行《全國科學大會》紀念郵票1套3枚,分別為“科學的春天”“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和“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科學的春天”中,圖案以花朵紋樣為底襯,展示了由紅旗、原子模型、飛機組成的全國科學大會會徽;“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圖案為粉色底襯,是四面不同顏色的旗幟在迎風飄揚;“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圖案以紫色作底襯,描繪了原子模型、地球、外層空間和紅旗等形象。為這套郵票,郝勇興花了400多塊錢,這在當時相當于他半年多的工資。
如今,生活條件更好了,集郵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郝勇興花起錢來更是毫不“手軟”,“我現在每年花在集郵上的錢有兩三萬元。”他坦言,這多虧了老伴的支持,才能讓自己將這一愛好一直保持下去。現在,他把目光瞄準了今年的國慶及閱兵紀念票,“我已經在網上預訂了,也和郵友們約好了互相幫忙購買,等到國慶的時候我也會去郵局排隊買,多做幾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