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皦邀?0年 奮斗新時代”,充分展示中華...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島高校從1所變25所 在校生70年增長近400倍
制圖/徐興
半島記者 婁花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多點突破,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科技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據青島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普通高校在校學生39.8萬人,是1949年的近400倍;截止到2018年末,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8027處,其中醫院421處。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由1所到25所
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全市僅有山東大學一所高校,在校學生千余人。2018年末,全市共擁有普通高等院校25所(含民辦),比1949年增加了24所;普通高校在校學生39.8萬人,是1949年的近400倍,年均增長9.1%;目前,全市每萬人口擁有高等教育學生數為424人,比1949年的2.5人增加了170倍。
全市的職業教育自1978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后開始起步,當年青島市僅有中專17所,招生2201人;技工學校4所,招生499人。2018年,青島市有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和成人中等學校共計72所,在校學生11.6萬人;各類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已由1978年的4269人增至2018年的3187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人數從1978年的2000人增至2018年的51440人;技工學校在校生人數由1978年的865人增至2018年的32110人。全市高中階段職普比例大體相當,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全市職業教育人數2005年達到峰值后,由數量擴張轉變為更加適合市場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計劃生育和撤點并校政策的實施,全市小學由1978年的2643所調整為2018年的713所,普通中學由1978年的655所調整為2018年的319所。小學校均學生數由1978年的140人上升到2018年的799人,普通中學平均在校人數由1978年的264人上升到2018年的1208人。
>>>文化
已擁有公共圖書館12個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各類文化機構僅有24個。截至2018年底,全市擁有公共圖書館12個,藏書冊數達到7479千冊,閱覽席位達到5866張;文化館12個、文化站136個;藝術表演場所10個,藝術展覽機構5個。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僅有廣播電臺1處。電視事業從無到有,1971年全市初建一座電視臺,僅能轉播中央臺節目。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青島人民廣播電臺和青島電視臺的基礎上,陸續創建并開播了青島經濟廣播電臺、文藝廣播電臺、電視二臺等。2004年,作為市內第一個有線數字電視試點的遠洋山莊小區率先實現有線電視的模擬信號為數字信號傳輸,2005年,全市提前完成了市區60萬有線電視用戶的數字化整體轉換,有線數字電視“青島模式”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2018年,青島市設立了2500萬元文化消費工作專項經費。
>>>衛生
醫院由26處增至421處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醫療機構很少,全市僅有醫療衛生機構80處,大小醫院只有26處,其中有8處是小型公立醫院,其余均為床位很少的私家醫院,醫療設施和診療手段極為落后。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8027處,其中醫院421處。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共有醫療床位1079張,2018年醫療床位達到5.3萬張,是1949年的49倍;全市每千人口擁有醫療床位由1949年的0.27張提高到6.8張,有效緩解了城鄉居民住院難的矛盾。同時,衛生技術人員也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2018年末全市共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4萬人,是1949年的31.5倍;其中醫生3.5萬人,是1949年的27.2倍,衛生技術人員隊伍迅速壯大。目前,全市每千人口擁有醫生已由1949年的0.32人提高到4.23人,有效緩解了城鄉居民看病難的矛盾。
自2002年6月起,青島市城鎮職工(含企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2003年4月1日,市屬衛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正式進入社會保障體系;2003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試點,正式推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改革。2013年,全市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合并,建立全市統籌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至2018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98.95萬人。
>>>體育
建成城區8分鐘健身圈
2018年末,全市全民健身設施已達9200處,新建或更新健身設施570處,基本建成城區8分鐘健身圈。
同時,2018年舉辦市級大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100余項,區市級活動300余項,社區級活動1000余項,直接參與群眾近500萬人。2018年舉辦馬拉松賽事10場,800人以上規模的跑步賽事18場,參賽人數超過10萬人。
>>>科技
發明專利申請22521件
1952年,全市僅有2個科研機構,科技人員不足百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相繼調整和建立了一批地方科技機構,開始了由單一的研究領域向多學科綜合研究發展,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改革開放以來,科技事業呈現出全面振興的繁榮局面。
2017年,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中研發人員為4.0萬人,是1988年(首次建立工業科技統計制度)的3.8倍。2017年,全市投入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307.1億元,是2000年的23.1倍。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16%提高到2.79%,上升了1.63個百分點。
據統計,僅2003年以來,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783項。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發明專利申請及授權量達到22521件和6496件,在2018年全市實現技術交易7553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55.82億元,成交額是2000年的38.2倍。
- 山東定陶農村商業銀行又被罰25萬元!4月份因占壓財政資金被罰款40萬元
- 30年講臺、25年護佑、40年船槳!3位山東道德模范的故事,藏著最暖的“煙火氣”
- 與高溫賽跑!膠州公安緊急尋人,走失25小時老人終回家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邑縣支行被罰25萬元,因貸后管理不到位!6月東阿縣支行因相同案由被罰30萬元
- 全球最快!時速400公里高鐵列車來了
- 全球最快高鐵列車來了,時速400公里高鐵列車來了
- 美國得州洪災已造成至少70人死亡,41人失蹤
- “需要接受審查”!美政府扣留近70億美元學校資金
- 青島今天多云間晴,短時陰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25℃
- 畝產886.9公斤,再創新高!6月25日,青島夏收夏種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