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就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批示的“弘揚沂蒙精神”要求,大眾報業集團擬利用自身優勢,聯合臨沂市委市政府,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籌辦“2019青島沂蒙周”活動。活動...
紅色沂蒙 | 沂蒙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臨沂素稱沂蒙,生態優美、風光秀麗,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跡。“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有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三個單位受到過毛澤東主席的批示表揚,其中以1957 年10月9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批示最為著名。
革命前輩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的情懷,不畏強敵、鋼鐵意志、不怕犧牲的革命氣節,藐視困難、艱苦奮斗、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構成了臨沂紅色文化最本質的要素,這是我們后人的寶貴財富。我們沂蒙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形成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但是目前大多數紅色文化資源尚處在初步開發與利用階段。開發利用好沂蒙紅色文化資源,把現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既是弘揚民族精神、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響應中央發展紅色旅游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發展臨沂區域經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一、臨沂市紅色文化資源目前現狀
臨沂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紅色旅游資源多樣, 分布廣泛, 內涵豐富,被旅游專家譽為"兩戰圣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中國現代史上,沂蒙老區與井岡山,延安,太行山,大別山齊名,是全國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區. 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就在臨沂播下過革命的種子.1927 年春,沂蒙山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 年代初, 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發動了沂水, 蒼山,龍須崮等幾次較大的武裝暴動, 進行了革命武裝斗爭的嘗試. 1938 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后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后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 115 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 12 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 115 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3 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6 處). 臨沂的紅色文化資源,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以八路軍 115 師,新四軍,華東野戰軍轉戰路線為主線的革命歷史遺跡.包括黨政軍機關舊址,戰場遺址,偉人足跡和紅色紀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鎮王莊為中心的沂水紅色文化區域.這里地處沂蒙山腹地, 徐向前,羅榮桓,陳毅三位老帥都曾在這里戰斗過,是三四十年代山東軍民抗戰的指揮中心和山東省建黨建軍開創時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爭史上被稱為"王莊時代".有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野戰醫院舊址,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遺址,山東分局,分局黨校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印刷廠舊址, 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 山東第一個黨支部——沂水支部誕生地, 王莊烈士陵園等. 2,以馬牧池鄉為中心的沂南紅色文化區域.這里有八路軍第一縱隊, 山東縱隊,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戰工會,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抗大一分校舊址, 青駝鎮山東戰工會紀念館, 徐向前舊居, 魯中革命烈士陵園等. 3,以大店鎮為中心的莒南紅色文化區域.這里有八路軍 115 師師部舊址,山東省政府舊址,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軍區駐地,劉少奇,羅榮桓等辦公地,山東新華書店誕生地,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誕生地,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甲子山戰斗遺址,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等. 4,以河東區九曲鎮新四軍軍部舊址和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為主體的臨沂市內紅色文化區域.1945 年 10 月 28 日,新四軍軍部在軍長陳毅的率領下北移山東, 設在臨沂市九曲鎮前河灣,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后一個軍部所在地(之后新四軍與山東八路軍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現遺存有陳毅住所,張云逸住所及軍部辦公室共 15 間.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 1949 年 4月,占地 15 萬平方米,有大型紀念建筑物 18 處,是全國最大的綜合型烈士陵園之一. 5,蒙山紅色旅游區.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黨較早的革命根據地,主要包括 115 師東進支隊司令部遺址,山東省委駐蒙山辦公遺址等,陳毅,徐向前,羅榮桓,粟裕,肖華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工作和戰斗過.蒙山旅游區山水風光秀麗,現為國家 4A 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 6,孟良崮戰役遺址.位于蒙陰縣和沂南縣境內,包括孟良崮戰役紀念碑,紀念館,戰場遺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園. 7,以大青山戰斗遺址為主體的費縣紅色旅游區. 包括大青山戰斗遺址,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紀念館和革命烈士陵園等.
(二)以沂蒙精神為主線的紅色文化遺產.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是一筆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體現在革命戰爭年代涌現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紀念地(館,園)以及紅色歌曲,紅色文學,紅色影視等文藝作品及其題材等諸多方面.英雄人物紀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蓮,李桂芳為代表的"沂蒙紅嫂"紀念地,以王換于為代表的"沂蒙母親"紀念地,以"沂蒙六姐妹" (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姬貞蘭,公方蓮),"英雄七姐妹"為代表的擁軍支前,愛黨愛軍典型的紀念地;紅色經典歌曲的誕生地有:費縣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沂南東高莊《跟著共產黨走》歌曲誕生地; 此外,還有《南征北戰》,《紅日》,《紅嫂》,《英雄孟良崮》,《車輪滾滾》,《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紅色經典文學,影視作品的取材地,拍攝地.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一批紅色典型.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沂蒙人民繼續發揚沂蒙精神,艱苦奮斗,創造了新的奇跡,先后有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三個單位受到過毛澤東主席的批示表揚,其中以 1957 年 10 月 7 日作出的 "愚公移山, 改造中國, 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批示最為著名.
二,臨沂市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成績及做法
近年來, 借助國家和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有利時機, 確立了建設 "旅游經濟強市,紅色旅游名市"的發展目標,著力打造沂蒙紅色之旅亮點,形成沂蒙紅色旅游熱點,紅綠結合,整體推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5 年 3 月,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 13 部委聯合發文, 將臨沂,孟良崮戰役遺址和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分別納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07 年 5 月,臨沂又被列為全國 8 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之一.山東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據地作為全省紅色旅游發展的核心,把八路軍 115 師在山東的轉戰路線作為山東紅色旅游的一條主線,沂蒙紅色文化旅游線被列入 7 條精品線路之一.2009 年,全市紅色旅游接待國內游客 1086 萬人次,同比增長 24.62%,接待入境游客 3.7 萬人次,同比增長 49.1 %,實現紅色旅游綜合收 65 .83億元,同比增長 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點編制規劃.近幾年,先后編制完成了《沂蒙山區紅色旅游項目建議書》,《沂蒙山紅色旅游區開發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臨沂市紅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紅色專項系列規劃, 確立了臨沂紅色旅游 "一個中心,八個組團"的發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對沂蒙紅色旅游園區進行整合提升,以充分發揮沂蒙山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潛力,帶動餐飲業,賓館業, 交通業, 旅游商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相關紅色旅游產業要素的發展. 同時, 該市還策劃編制了沂蒙紅色風情游,齊魯紅色文化經典游,魯南蘇北紅色之旅等多條以紅色旅游為主軸的復合型旅游線路和專項線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將結合全市紅色旅游規劃,充分發揮市區對全市紅色旅游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打造臨沂"137"(一心三線七區)紅色旅游發展空間格局. 以臨沂市區為中心,以戰爭線,支前線,政權線三條線為軸,組織開發產品, 聯合區內, 區外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打造華東小延安旅游區, 紅色首府旅游區, 濱海傳奇旅游區, 英雄孟良崮旅游區, 戰地歌聲旅游區, 英雄新四軍旅游區, 紅嫂家鄉旅游區等七大經典旅游區,爭取所有景區達到國家 A 級旅游區和國家,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標準,使更多的景區進入國家第二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行列.
(二)高標準建設重點旅游項目.根據 2007 年《臨沂市紅色旅游總體規劃》,將開發紅色旅游項目 24 個,規劃總投資 8.91 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 3.7 億元.一是整合包裝"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傳說和自然生態為基礎,實行跨縣統一開發模式,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地觀光,特色文化參與,生態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優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旅游地觀光和山林生態休閑旅游產品.截止目前,已累計投入 7000 萬元對孟良崮紀念館以及陳列布展進行了改造建設.二是打造沂蒙紅色鄉村旅游項目.以"沂蒙"和"紅嫂"為品牌,將建成融影視拍攝, 紅色旅游,休閑觀光,文學創作,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拍攝旅游項目,總投資 1.1 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 1360 萬元.三是建設華東革命歷史主題公園.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 3A 級景區標準進行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由紀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 700 余萬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館.四是修復山東省政府誕生地暨八路軍 115 師司令部舊址紀念地. 以紅色文化和莊氏文化為核心,重點發展紅色文化觀光,特色民俗休閑,莊氏文化體驗和生態古鎮度假四大系列產品.2005 年以來,由省,市,縣,鎮四級政府共同出資 1.24 億元對舊址進行了全面修復.
(三)大手筆進行宣傳推介.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手段,采取聯合營銷, 人文營銷,產品組合營銷等方式,精心策劃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展示沂蒙紅色風情.一是通過建設沂蒙紅色文化雕塑園,舉辦中國臨沂"蒙山沂水"紅色旅游推介展示會,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孟良崮戰役勝利和山東省政府誕生 60 周年,沂蒙精神晉京展,中國(臨沂)紅色旅游發展論壇,全國紅色旅游導游講解骨干(師資)人員培訓班,全國紅色旅游市場拓展及融合發展研討會等,不斷提升沂蒙紅色之旅的影響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旅游資源推介會,洽談會等形式全方位開展宣傳促銷,叫響沂蒙紅色旅游品牌.為進一步加大紅色旅游客源市場開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場, 該市今年又出臺了《旅游獎勵辦法》,并組織赴省內,京津冀,蘇豫皖,長三角四大目標客源地的 42 個城市進行了大規模宣傳推介,在北京,濟南等城市召開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風情歌舞專場旅游推介會,進一步擴大了臨沂紅色旅游的影響力.三是通過請進來宣傳,組織各級各類媒體來臨沂考察,采風,踏線,擴大臨沂紅色旅游在全國的影響.四是創新沂蒙紅色文化. 該市加快實施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相繼推出了《沂蒙頌歌》,《誰不說俺家鄉好》,室內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實景紅色風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點,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聯合策劃攝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個農民的 1978-2008》,《娘》等影片, 電視劇,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和弘揚,沂蒙紅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傳承和創新.
(四)打造區域旅游聯盟.積極發展與省內其他城市的聯合,組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強勢紅色旅游產品,由臨沂市發起,泰安,濟寧,棗莊,日照等市參與組成五市旅游聯盟,實現了區域合作,線路對接,客源互送,優勢互補,形成了山東無障礙旅游"新三角";積極發展與全國其他紅色旅游區的聯合,陸續完成了江蘇省連云港,徐州,淮陰等淮海協作區紅色旅游重點城市的聯合, 建立了互訪和聯誼機制, 共同研究開發 "老濱海地區訪紅游" , "南征北戰舊地游","淮海戰役前后方游"等跨區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拓展了臨沂紅色旅游發展的空間和前景.下一步將繼續加強本地旅游資源,本地與周邊地區紅色旅游資源和本地與遠距離紅色旅游資源之間的聯合與呼應,鞏固和發展"老濱海地區訪紅游","南征北戰舊地游","淮海戰役前后方游"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提高紅色旅游的品味,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 改善農村產業結構. 紅色旅游的持續發展, 改善了農村產業結構, 增加了富余勞動力的就業, 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 拉動農民致富效果明顯, 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助推器.蒙陰,沂水,平邑,莒南等縣依托其較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大力開發旅游紀念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積極發展"農家樂"等,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農家樂致富靠旅游,旅游旺, 農家忙,農家才樂.孟良崮旅游區,八路軍 115 師司令部舊址暨省政府成立紀念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九間棚,沂蒙山根據地等紅色旅游景區周邊大大小小近百家農家樂,旅游購物點,采摘園都在紅色旅游中收入頗豐,"紅嫂","沂蒙六姐妹","擁軍鞋","擁軍煎餅"等一批特色紅色旅游產品得到暢銷,特別是蒙陰河頭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縣竹泉村, 費縣大田莊村,平邑九間棚等農家樂旅游示范村在黃金周期間游客如織,熱鬧非凡,利潤比平時增加了三四成,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較大提高.依靠擁軍鞋發展起來的沂水"布鞋城"有企業近 300 家,年產布鞋1.8億雙, 實現產值7億多元,利稅 6000 余萬.目前,臨沂"紅色"品牌的產品已達數百個, 涉及上百個門類, 帶動起數十萬人走上致富路, 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三、沂蒙紅色文化資源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方法是對沂蒙文化資源開發通過確定經濟活動自身所具備的競爭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所處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y) 和威脅(threat)從而將經濟活動的資源,外部環境等有機結合,為制定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紅色文化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現轄 3 區 9 縣,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積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臨沂市位于亞歐大陸橋東端,距嵐山,日照,連云港三大港口均在 100 公里左右,距青島港 200 公里,海運便捷;京滬,日東高速公路,兗石,膠新鐵路分別在境內呈十字交叉,4 條國道和 18 條省道縱橫交錯,覆蓋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 2 萬公里,位居全省前列;臨沂飛機場為國家二級機場,開通了多條國內航線,立體交通大格局已經形成.交通大環境的大力改善,為進一步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生態優勢:臨沂風光秀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點較多. 蒙山是山東第二高峰,綿延數百里,有"天然氧吧"和"養生長壽山"之稱.縱貫南北的沂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區交匯,世界最長橡膠攔河壩及其它攔河閘壩,將使臨沂城區出現 34 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 15 平方公里的濱河綠化帶,加上 30 萬畝環城森林綠化帶,100公里的濱河大道,將使臨沂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水城. 3,政策優勢:沂蒙是革命老區,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國家財政,經濟,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別要抓住全國紅色旅游工程啟動的大好機遇,大力弘揚偉大的沂蒙精神,不斷加快紅色旅游開發步伐,積極主動爭取財政和政策支持. 4,資源優勢: 臨沂市不但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而且擁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風光(如蒙山,莒南縣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畫廊和地下大峽谷,費縣的石林等)及歷史文化(如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算圣劉洪的故里)資源,更擁有濱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貿新都等現代文化資源,是各種文化資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區,不但有利于搞好紅色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的整合,也有條件建設山東省旅游經濟大市.可以說,臨沂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臨沂紅色旅游業的發展前景無比廣闊. 5,紅色優勢: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持續時間長,而且是全國著名的從未變色的紅色根據地,紅色遺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整個華東革命根據地的指揮中心,領導機關多,發生的著名事件多,紅色旅游資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區是人民群眾支援革命戰爭的典型表現區域,是聞名全國的"沂蒙精神"的承載地. (二)沂蒙紅色文化發展劣勢 1,精品與形象缺乏紅色旅游品牌的開發深度不夠,影響不大;景點形式單調,呆板,景點輔助性資源開發不夠;尚未開發出吸引力較大的紅色旅游產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數量較少. 2,設施與環境較差現有基礎設施與景區旅游需求不相適應,旅游設施不足,景區缺乏維護,陳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區綠化和景觀化水平低,沒有形成適合旅游的大環境. 3,空間與規模較小除個別縣的紅色資源數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紅色資源分散且規模較小.資源缺乏保護,周邊環境差;各景點分屬于不同縣區, 不同單位,缺乏統一開發,統一管理. (三)沂蒙紅色文化發展機遇 1,政府大力提倡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紅色旅游和農村生態建設.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了 2008 年和今后一段時期《關于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2004 年 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2004-2010 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同時還成立了全國紅色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國家旅游局確定的"紅色旅游年",將全國紅色旅游推向了另一個高峰,之后其影響會一直持續.沂蒙紅色資源可以與自然資源聯動開發,為加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活動強力支撐 2005 年是抗日戰爭勝利 60 周年,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 70 周年,2007 年是秋收起義爆發 80 周年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 80 周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也正在深入開展,很多紅色旅游景點已經成為黨員教育活動的課堂.這些都是紅色旅游在今后幾年保持持續吸引力的重要支撐,紅色旅游是今后幾年旅游行業的發展的重點產品. 3,投資全力拉動為保障紅色文化發展,中央計劃安排一定計劃資金, 對紅色旅游,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文物保護及修繕,產品規劃與宣傳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 年 3 月 11日,國家旅游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開發性金融協議》,將運用開發性金融融資支持"紅色旅游", "鄉村觀光旅游"的區域整體開發.臨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資歧視,積極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旅游業. 4,概念傾力打造沂蒙是中國"紅色旅游"的故鄉.在國內,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紅色旅游區之一,2002年臨沂就開始打"紅色旅游"牌,叫響了紅色旅游口號;最先舉辦"蒙山沂水"紅色文化節目,開展特色宣傳促銷活動, 展示沂蒙紅色旅游美好形象.紅色,正成為沂蒙旅游的主色調;紅色旅游, 正在被打造成臨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熱點產品. (四)沂蒙紅色文化發展威脅 1,地處"燈下黑"片區中辦,國辦印發的《2004-2010 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所提培育 12 個"重點紅色旅游區",涉及安徽,江蘇, 山東三省的只有一處,即"以皖南,蘇北,魯西南為主的'魯蘇皖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東進序曲,決戰淮海'".沂蒙山區地處魯中南而不是魯西南,恰恰被摒于這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外. 2,存在"宣傳難"誤區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長期以來,臨沂自身宣傳往往側重商貿經濟,而對于其輝煌歷史的宣傳過于簡單,至于臨沂豐富的紅色文化與美麗自然風光更是宣傳不足.同時,臨沂因革命老區,山區信息觀念落后產生"宣傳難"的障礙.其實,今天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改革的深入和開放的擴大,經濟的發展來解決.在沂蒙這塊紅色沃土產生的"沂蒙精神"應該成為團結奮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發奮創業的動力. 3,紅色旅游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靈活.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在管理體制上,還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主管部門缺乏發展動力和壓力;在景區開發建設上,大多數以政府投入為主,投資主體單一,投資規模較小,與蓬勃發展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場運作機制,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資源整合的力度不夠.我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相關縣區也都開發建設了一些旅游景區點,開發過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聯,各縣區發展很不平衡,景區建設規模小,比較散亂,沒有發揮應有的品牌效應.在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的結合上,產品組合類型還不夠豐富,綜合吸引力還不夠強. 四,開發和利用沂蒙紅色文化資源建議 (一)開發原則:項目開發應遵循五大原則:政府主導原則,市場導向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紅綠相映原則,紅古相襯原則,動靜相協原則,游憩相伴原則. (二)建設目標:以打造 "中國紅色旅游強市"為目標,以紅色旅游資源為主導,綠色,古色旅游資源為輔助,促成紅色愛國教育,綠色田園觀光,古色文化體驗,藍色湖庫休閑的完美結合,建成全國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紅色文化教育,自然風貌觀光,湖庫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區. (三)功能定位:紅色文化觀光,沂蒙風情體驗; (四)主題形象:齊魯之行,紅色勝境靈秀山水,親情沂蒙 (五)建設重點:由于臨沂紅色旅游區區內交通總體狀況良好,基礎設施完善,僅少量景區(點)可進入性不強,少量現存的革命遺址,遺跡破敗堪憂,今后的建設重點應圍繞"小交通"建設,遺址遺跡的保護和修繕,陳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等五個方面來進行.重點建設工程主要有: 1,蒙山紅色旅游區.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總面積32 平方公里,近期規劃建設 12.6 平方公里,包括 115 師東進支隊司令部遺址,山東省委駐蒙山辦公遺址,綜合配套服務設施三部分建設項目.該景區因山水風光秀麗,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設施齊全,已被評為國家 4A 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 2,孟良崮戰役遺址旅游區.現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在建設山下紀念館區,山上戰役遺址區,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等項目. 3,大青山紅色旅游區.已建成大青山突圍戰役紀念碑(亭),《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紀念碑(亭),辛銳烈士犧牲地紀念碑(亭)等紅色旅游景點.近期將建設大青山突圍戰紀念館,紀念廣場和標志物以及相應的游路,供水, 供電,污水處理等配套工程. 4,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旅游區.位于臨沂市內,占地面積 15萬平方米. 建國前動工興建,1950 年主體建筑基本落成,現有紀念建筑物 18 座,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5,新四軍軍部遺址旅游區.位于臨沂市河東區,現幸存有陳毅住所, 張云逸住所及軍部辦公室 15 間.2005 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開辟為紅色旅游點. 6,八路軍 115 師司令部遺址暨山東省政府成立紀念地旅游區.位于莒南縣大店鎮,占地 32000 平方米,現正在進行大規模的修復改造.主要內容包括建筑面積 8800 平方米的 115 師司令部大院和山東省政府大院,以及羅榮桓紀念館,黎玉紀念館,沂蒙紅色文化博物館,"紅色民俗參與街"等. 7,中共山東分局,《大眾日報》創刊地旅游區.位于沂水縣夏蔚鎮, 正在重點開發夏蔚景片, 王莊景片, 云頭峪景片和雙山景片, 現已部分完工, 展示內容尚待充實.規劃在夏蔚鎮駐地建設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務區,正在進行建設. (六)工作措施: 1,繼續推動紅色旅游深入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做好調研工作,積極爭取我市八路軍 115 師司令部舊址暨省政府成立紀念地及新四軍軍部舊址系列景點列入第二批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行列,進入國家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2, 整合紅色旅游資源, 發揮沂蒙紅色旅游的整體優勢. 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紅色旅游園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搞好區域聯合.在省內要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泰安,濟寧,棗莊,日照的聯合;在省外要積極發展與連云港,徐州,淮陰等地的聯合,共同研究開發"老濱海地區訪紅游","南征北戰舊地游","淮海戰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紅色旅游線路.要努力實現由紅色旅游觀光型產品向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等為主流的紅色體驗產品的轉變,形成精品線路,用紅色感召市場,用綠色,古色拓展市場,使紅色旅游和其它旅游產品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相得益彰. 3,加快紅色旅游項目建設,打造沂蒙紅色旅游精品.重點做好沂蒙山紅色旅游園區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發改委將其項目列入國家,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打造沂蒙紅色鄉村旅游項目. 4,加大宣傳造勢,營造紅色旅游氛圍.一是在臨沂旅游政務網開設沂蒙紅色旅游專欄,建設網上紅色旅游宣傳推廣平臺.二是結合重大宣傳促銷活動,對紅色旅游實行捆綁式營銷.三是結合重要紀念日,黃金周及其他重要節假日,組織好紅色旅游系列主題活動.要以宣傳展示這里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115 師師部,中共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東局, 華東軍區, 華東野戰軍, 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所在地為主線, 突出沂蒙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歷史地位,宣傳體現偉大沂蒙精神的各種英雄人物及其事跡.與這條主線相聯系的舊址修復工作要盡快抓好,史跡陳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標準搞好,幫助周邊鄉村致富奔小康的輻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紅色旅游商品研發工作.做好紅色旅游商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近期我們將借助《沂蒙》, 《沂蒙六姐妹》熱播之際,重點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視和《沂蒙山小調》,《沂蒙頌》,《跟著共產黨走》,《誰不說俺家鄉好》,《愿親人早日養好傷》等革命歌曲的宣傳工作,傳播沂蒙精神,進一步擴大沂蒙紅色旅游影響. 沂蒙紅色旅游,已經展示出了蓬勃生機,旺盛活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后,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有力領導下,我們沂蒙人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深入開發沂蒙紅色文化資源,沂蒙的紅色旅游業,一定會乘勢發展,為全省全國紅色旅游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創造出國內一流的業績,譜寫出光輝燦爛的華章!
文章來源:臨沂大學 沂蒙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