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今年是青島市連續開展“三民”活動的第十一年。“三民”活動開展以來,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圍繞“述、聽、評”三大環節...
青島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外辦"三民"活動亮成績:前10個月醫保基金支付172億
制圖/寧付興
半島記者 肖玲玲
“三民”活動中,政府各部門紛紛亮出本年度的“成績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外辦在工作中取得哪些亮點,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
市醫保局
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和待遇“雙提升”
今年以來,市醫保局不斷完善城鄉統一的“基本醫保+大病醫保+補充醫保+長護保險+醫療救助”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和待遇水平實現“雙提升”(詳見左圖)。居民醫保待遇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目前本市住院醫保范圍內醫療費用職工平均報銷90%左右,居民平均報銷75%左右,穩定在較高水平。
創新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國家級試點。1~10月,全市共有2萬余名失能失智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護理保險資金支付3.8億元,護理服務人員提供上門服務88萬人次、173萬小時,解決了“機構不能醫、醫院不能養、家庭無力護”的困局。目前,全市定點護理機構總數達到669家,照護服務人員1.96萬人,社會照護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將國家談判確定的53種抗癌藥及其他高值藥品納入本市基本醫保報銷范圍,并創新實施定點醫院和特供藥房“雙渠道”供藥。實施全民補充醫療保險,推動一批高價剛需救命藥納入補充醫保,今年前10個月支出基金2.4億元,為4.3萬名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了保障。
提高特殊困難群體的醫療保障水平。今年1~10月,共惠及腦癱等特殊困難群體患者8600多人次,醫保報銷費用1.57億元。本市11.55萬名貧困人員100%參加醫療保險。2019年度全部貧困人口參保財政補貼個人繳費合計5159萬元。1~10月,本市貧困人員共發生醫療費用8.56億元,“一站式”結算資金8.25億元,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比例均在10%以內。
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發揮醫保對醫療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多措并舉推動建立藥品耗材價格形成新機制。在全市68家社區醫療機構啟用醫保工作站。目前醫保工作站共受理醫保業務4300筆。醫保對外服務事項網辦率和“零跑腿率”達到96%,所有對外服務事項100%“一次辦好”。
本市與省內其他15個地市異地刷卡結算實現互聯互通,本市511家定點醫藥機構實現省內異地“一卡通行”,應用機構數量為全省最多。全市313家符合條件定點醫院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范圍。今年前10個月,本市參保人在異地就醫聯網結算2.09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3.14億元;外地參保人在本市就醫聯網結算6.07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6.31億元。
另外,深入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專項治理行動、“風暴行動”,1~10月,全市現場稽查定點醫藥機構6300多家,扣撥、追回醫保基金合計3901萬元。
市人社局
養老待遇大數據靜默認證率達92.6%
今年3月份,市人社局率先在全省建設“就業智慧大廳”,打造集網上平臺、手機應用、自助終端、實體大廳“四位一體”的窗口服務新平臺,實現就業登記、社保登記、勞動用工備案“三口合一”。智慧大廳啟用后,在業務數量增長225%的情況下,窗口日均接待人數較啟用前降低40%。
在全國率先建成養老保險大數據認證平臺,為退休老職工服務提速度、更提溫度。截至10月末,全市已認證202.51萬人,大數據靜默認證率達92.6%。對剩下7.4%無法通過大數據取證的,通過手機App或上門服務等方式完成認證。該創新做法入選山東省群眾辦事堵點疏解典型案例,被人社部確定為“青島模式”在全國推廣,并入選中央黨校政務便民教學案例。
為加速推進“雙招雙引”攻勢,推動“百萬人才集聚行動”,市人社局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以“互聯網+”思維提升人才引進服務質效。
一是強化市場化引才平臺。首次在香港、澳門建立引才引智工作站,在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設立7家國內引才工作站。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推動市場化舉辦首屆中國青島國際人力資源高峰會、第19屆“藍洽會”,吸引一批國際領先項目團隊參會,共征集項目對接意向113個,項目落地率100%。三是大數據推動建立高效人才服務平臺。創建“青島人社·學歷匯”信息采集平臺,目前已累計為5.8萬人提供信息服務。推進職稱評審和確認業務網上辦理,加快推進職稱電子證書建設。發布青島人才政策電子字典,實現人才政策“e本通”。
另外,圍繞部分服務對象因各種原因未及時申領相關補貼等問題,深化“流程再造”,依托大數據分析比對,對符合相關政策但未申領補貼的服務對象,主動入企入戶或以電話、短信等形式主動聯系,化被動為主動、改申辦為免辦、變痛點為亮點。先行組織以貧困人口就業補貼、企業穩崗返還等9項政策為“零申請”服務項目,實施三個月以來,主動推送穩崗返還困難企業61戶,涉及職工1943人,返還資金589.7萬元。
市外辦
瞄準重大項目,外事搭臺、多方“唱戲”
創新搭建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世界韓商合作大會、國際友城商品展等重大外事活動平臺,今年以來,市外辦堅持樹立平臺思維,匯聚國際要素,瞄準重大項目,緊盯先進科技,竭力助推城市發展,呈現出外事搭臺、多方“唱戲”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全市外事工作的價值倍增效應,為島城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特別是十五個攻勢增添了國際元素、注入了國際活力,向世界宣介了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城市魅力,贏得各界廣泛贊譽。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期間,簽署了25個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額369億元,全球范圍內首座專業康復大學也落戶青島,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大會主席陳馮富珍宣布,第二屆大會明年6月繼續在青召開。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在科技、教育、環保、青年科學家交流等領域達成共識,并向中德兩國總理進行了匯報。世界韓商合作大會現場簽署總金額約5.7億美元的合作項目。國際友城商品展僅4天展會期間,就累計接待觀眾45萬人,現場銷售2270萬元;簽署了包括澳大利亞托馬斯食品公司與本市企業簽署的5億美元的牛羊肉采購協議在內的諸多協議。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世界韓商合作大會、國際友城商品展邀請來青參加活動的中外嘉賓覆蓋面廣、層次高、國際或專業領域影響大,活動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了本市的國際知名度和世界影響力。僅全球健康論壇大會期間,就有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余名嘉賓參會。
幾個重大外事活動的精心策劃、周到安排,突出圍繞大會主題實現了讓參會中外嘉賓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目標,贏得廣泛好評,與會嘉賓紛紛為青島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