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今年是青島市連續開展“三民”活動的第十一年。“三民”活動開展以來,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圍繞“述、聽、評”三大環節...
青島市民政局、市供銷社、市發改委"三民活動"亮成績:全力"兜底線" 發放低保金5.3億
半島記者 肖玲玲
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打造“民政事業改革創新試驗區”,西海岸供銷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經營新格局”經驗在全國推廣,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5G智能電網實驗網,海爾首個“智家云”標準獲世界權威認證……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市供銷社、市發改委在各自領域持續發力,創造了多個全國率先、省內率先,成績亮眼。
市民政局丨正組織首批社會組織智庫認定
2019年,島城多項民政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代表山東省迎接民政部困難群眾救助績效考核,獲得優秀等次;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與城陽區合作打造“民政事業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全省率先成立社會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
深化提升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人才、社會志愿者“四社聯動”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充實基層為民服務力量,規范激勵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發展,培育起社工機構166家、持證社工4926人;制定《青島市農村社會工作服務規范》,填補了國內農村社會工作標準化建設的空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力規范社會組織發展、深化志愿服務工作,培育起社會組織9046家、志愿服務團隊1.2萬余支、志愿者150萬人,形成“青島慈善義工服務隊”、“青島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等服務品牌。
實現與17個部門34項數據聯網核查,推進社會救助審批權委托下放,取消民主評議環節,探索推廣“困難群眾身邊的藍馬甲”、“一戶一策”救助機制、第三方評估等經驗做法,低保審批時限壓縮40%,實現社會救助“一證辦理”“最多跑一次”。
鼓勵引導社會智庫發展,提出建設社會智庫22項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目前正在組織首批社會組織智庫認定。引入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組織,打造社區康復照護服務、社區多樣化助餐服務等示范片區19處,不斷提升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
市供銷社丨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108個
2019年,市供銷系統銷售總額165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14%。本市連續多年在全國總社、山東省社綜合考核中獲得一等獎。
發揮供銷優勢,搭建惠農平臺,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108個;創建“三位一體”新型農村服務體系,共建村莊132個、“前廳+后院”為農服務中心34處,形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發展龍頭企業方面,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參與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批發零售,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全年銷售化肥52萬噸。聯合開展“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專項行動”,連續15年實現零投訴。農產品銷售企業銷售總額突破6億元,青島青鮮美公司開拓北京、上海市場,全年銷售農產品4億元,青島特色農產品深受當地市民青睞。青島薈澤農產品公司圍繞“新六產”模式,通過建立采購基地、保護價收購,全年銷售額2.5億元,增加了青島廣大菜農收入。
推廣青島廣大果蔬專業合作社先進發展模式,該社采取“商超+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開拓省內外合作基地30萬畝,與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幾百家商超合作,帶動本市各類農產品種植戶近萬戶,實現“買全國賣全國”。推廣青島薈澤果蔬專業合作社先進服務模式,該社采用源頭直采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農貿商一體化,經營加工600多個品類,破解了本市農產品供需不平衡、土地流轉與同步返貧的難題。推廣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的綜合改革發展模式,西海岸供銷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經營新格局”經驗在全國推廣。
市發改委丨建成全國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實驗網
今年1~10月,全市投資增速達到17.3%,增速創58個月新高,新開工項目2412個,同比增加763個。出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55條、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32條等文件,圍繞降本增效、產業升級等領域,發布一攬子措施,全面提振投資信心。
推進流程再造,當好項目建設“服務員”。牢固樹立市場化理念和思維,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清理違規設立許可、隱形門檻、法外條款,做到“非禁即入”。按照“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要求,將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報建等8個指標納入高效青島建設攻勢,對承擔的19個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進行流程再造。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從立項到開工的審批時限壓縮至85天。聯合銀保監部門推介補短板重點項目,為11個項目貸款授信40.6億元。統籌全市用地指標5000余畝,優先保障200個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優化投資領域,把好動能轉換“方向盤”。搶占新興產業風口,打造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5G智能電網實驗網,海爾首個“智家云”標準獲世界權威認證,時速600公里磁懸浮列車試驗樣車下線。加快培育“雁陣形”產業集群,首批申報的軌道交通、智能家電等8個集群通過省初選,數量位居全省首位。推進“雙招雙引”,打造經濟發展“助推器”。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牛鼻子,建平臺、用平臺,尋找青島城市發展合伙人。
/ 典型案例 /
青島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初步形成
島城連續開展“三民”活動,聽民意、聚民智、惠民生、謀發展,著力辦好市民意見建議,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為激發廣大市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促進政府部門增強服務意識,提升今年意見建議辦理效能,即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發往年“三民”活動意見建議辦理典型案例。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心理健康問題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三民”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及社會心理服務,提出應大力推進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開展全民心理健康調查,做好心理健康服務等意見建議。市衛生健康委也將建立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今年,青島市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隨著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獨具青島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初步形成。
同時,堅持典型引路。膠州市將“心理敞亮工程”建設納入政府實事,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建立起市、鎮、村(居)三級“樹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衛健、政法、公安等各部門單位均在系統內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實現了心理健康服務“全覆蓋、無死角、零距離”;青島“瑞陽心語”EAP(員工援助計劃)訓練基地初具規模,占地7800平方米,由12個中心、36個功能區組成,對600余家各類單位開展服務17萬人次……
此外,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扎實推進精神科、心理科門診建設,23家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全部設立心理門診,1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33家鄉鎮衛生院設置心理(精神)科門診;全力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全市嚴重精神障礙患病率4.13‰,規范管理率達86.08%,面訪率達95.83%,均達到國家、省有關要求。設置24小時心理咨詢服務熱線,每年服務5000余人次;打造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接待市民參觀8000余人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五進”活動300余場,受益人群6萬余人次。
- 青島市“社會保障卡惠享山東行”活動啟動,持卡享19項消費優惠
- 跳海救人的“玉米阿姨” 被授“青島市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
- 大集上“擺攤兒”,高原上手術!青島市市立醫院“醫”心為民萬里同頻
- 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舉辦提升群眾就醫感受專題培訓會 助力人文醫院建設
- 2025年青島市四區和高新區高中階段招生分數帶招生計劃
- 2025年青島市“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錄取分數線公告
- 近千款產品可選,補貼額度也擴大!青島市2025年適老化改造項目啟動,記者探訪體驗點
- 7月第1周青島市二手房成交1538套,環比上升16.8%
- 7月第1周青島市全市新房成交2866套
- 樓面地價9700元/㎡,青特集團5.3億競得青島東李5.86萬㎡低密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