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于山東半島的中部,與青島、日照、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濰坊市是世界風箏都,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
今年濰坊市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群眾治療率普遍提高
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對于很多市民來說并不陌生。12月17日,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眾多社區衛生服務站、鎮街衛生院紛紛開展了艾灸服務,提高了群眾對艾灸的了解程度,不少人也因此受益。據了解,今年,我市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投入了2000萬元引導性資金。目前,艾灸療法大面積推廣,群眾的治療率普遍提高。
每次做完艾灸,身上輕松很多
12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濰城區北關街道河口社區衛生服務站,在中醫診療區,不少市民正在排隊等待治療,還有一些人選擇用艾灸來調理身體。
記者看到,艾灸室內古色古香,里面設置著6張床位,各種設備應有盡有,墻面上懸掛著“傳承中醫文化”的宣傳條幅以及艾灸相關知識的展板,方便前來診療的居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中醫文化和艾灸。
在其中一張床位上,來自華陽小區的居民趙豐華正在做艾灸,目前已經維持了3個月。“我的胃腸道不好,經常腹瀉,嚴重的時候就吃點消炎藥,一腹瀉臉色就差。今年9月份我來這里取藥,聽說有艾灸服務,便嘗試了一次,感覺挺舒服,所以就堅持做了下來。”趙豐華告訴記者,經過這段時間的調理,她的胃腸道好多了,氣色也好看了。
趙豐華今年56歲,老家是昌樂縣紅河鎮,小時候感冒生病,父母帶著她去做過艾灸。艾灸作為一種中醫療法,在過去非常流行,后來不多見了。當她得知社區衛生服務站開設艾灸療法后,毫不猶豫地進行了嘗試。“每次做完艾灸之后,身體會輕松很多,肚子里暖和和的。”趙豐華說,艾灸能夠改善身體狀況,對一些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服務站組織人員學習艾灸療法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響應我市“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的號召,濰城區北關街道河口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原有中醫館的基礎上,新建了艾灸室,占地約150平方米,配備了齊全的灸療設備。
該衛生服務站主任李鳳霞介紹,今年6月份,他們安排6名醫護人員,到峽山區太保莊街道“熱敏灸小鎮”學習了專業的艾灸療法,并且回來進行了推廣。目前,衛生服務站的多數醫護人員已經掌握了艾灸療法并不斷向社區居民推廣。
李鳳霞告訴記者,艾灸是我國傳統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身體能起到溫經通絡的作用,通過疏通經絡來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艾灸主要用于虛寒一系列的病癥,通過經絡的循行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溫中益氣、祛寒除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的作用,最終達到預防保健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特別對于治療月經不調、宮寒等婦科疾病有比較好的效果。
“艾灸是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也是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以用于強身健體,還可用于久病體虛之人的康復保養,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發揚光大。”李鳳霞說。
政府投入2000萬元引導性資金
以前,很多社區居民對艾灸療法知之甚少,或者雖然聽說過艾灸,但對其療法原理以及起到的效果不怎么了解。此外,在社區衛生服務站、鎮街衛生室開展艾灸診療服務的也非常少。
今年以來,我市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投入2000萬元引導性資金,推廣峽山區太保莊街道“熱敏灸小鎮”經驗,所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養老院配置艾灸設備、開展艾灸活動,有效預防治療常見病、慢性病。艾灸療法開始大面積推廣,居民、村民的治療率普遍提高。
李鳳霞告訴記者,前期他們參加“全民艾健康”培訓班,回來后認真組織、積極宣傳,并且依托這次“全民艾健康”活動,廣泛開展了針灸、拔罐、推拿等傳統理療業務,讓社區居民體驗到傳統中醫帶來的好處。
“我們印制了宣傳單頁,對艾灸療法發展、原理以及起到的效果,進行了廣泛宣傳,提高了居民們的知曉率。”李鳳霞說,從開展艾灸療法以來,每天都有來做艾灸的居民,截至目前,在他們服務站做過艾灸的有近千人次,有的居民還在堅持做艾灸。
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培訓機構
為加快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市政府將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納入市政府工作報告32件民生實事之一。
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殘疾人聯合會印發《濰坊市“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在全市選擇70個鎮街、800個行政村(社區)和部分具有一定中醫藥基礎的公辦康養機構作為市級示范點,推廣艾灸技術,支持殘疾人開辦的中醫特色診療館開展艾灸服務。公開招標確定培訓機構和艾灸器具配送企業,16個縣市區均舉辦“全民艾健康”行動啟動儀式。對示范點統一標識、統一配備、統一培訓,共培訓艾灸技術指導員1800余人。
通過宣傳發動、政策引導、經濟激勵、“五導一考核”(即政府主導、衛生主管部門督導、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輔導、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站指導、村或社區干部引導,政府及衛生部門雙向考核)等多種有效措施,使示范點年內艾灸知曉率達到90%以上,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艾灸使用率達到80%以上,總體使用率達到50%以上。目前,全民艾灸活動成為拉近干部群眾距離的潤滑劑,村干部與群眾之間通過學艾灸、聊艾灸、用艾灸,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