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跨年之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方力量聯防聯控,八方資源緊急支援...
隔離結束 老兩口當起志愿者!青島市民抗疫實錄:單身90后學會做飯 飯店老板主動停業做公益
紀淑賢和老伴郭為聚在執勤。
文/半島記者 劉笑笑
圖/受訪者提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驟然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那么,疫情給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和改變?疫情期間,普通市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2月18日,記者分別采訪了幾位島城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普通市民,聽他們講述疫情期間的“特殊”生活。
外地返青隔離結束后
老兩口當起了志愿者
春節這段時間,紀淑賢一直睡不好覺。2月17日晚上10點到12點,她和老伴郭為聚到社區關卡執勤,回家后入睡時已經2月18日1點多了。早上5點又醒來了,因為前些天她值的是早上6點到8點的班,5點半就要從家里出發,所以到了這個點,她就自然醒來。“不是累得睡不著,就是心里有事,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紀淑賢說。
去年一年,紀淑賢和老伴都在北京女兒家看孩子。1月23日(臘月廿九)那天,老兩口從北京返回青島陪公公婆婆過年。大年三十那天在公公婆婆家吃完飯回家后,兩人關注新聞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由于是從外地返青,老兩口主動在家進行自我隔離。“在家隔離這段時間里,我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垃圾都不下樓倒。”紀淑賢說,那些天,他倆吃飯能湊合就湊合,只為了少制造點生活垃圾。
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老兩口就一起關注疫情新聞或者微信群和朋友圈。每當看到醫護人員主動上一線抗擊疫情,紀淑賢就感動得直落淚。后來看到社區群里很多社區工作人員、樓組長以及老黨員、志愿者在社區里為抗擊疫情忙碌著,紀淑賢和老伴開始急了,“看到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感覺在家里坐不住,特別想出去出一把力。”為此,兩人主動給所在的海琴社區的社區書記打去了電話,請纓做志愿者。
2月7日,紀淑賢和老伴終于如愿以償,他們走出家門來到社區參加志愿活動。因為社區防控疫情要24小時值班,紀淑賢主動找到排班的工作人員“走后門”,要求“排個最艱苦的”,“我倆身體很好,又不需要看孩子,又不用給兒女做飯,最省事了。所以得體諒體諒其他人,他們拖家帶口的,不容易。”這樣,紀淑賢和老伴分在了離家步行15分鐘的汝陽路執勤點,每天早上6點到8點,晚上10點到12點執勤,風雨無阻。
女白領每天居家辦公
視頻會議前先化妝
36歲的姜昕是青島一家企業的白領,以前每天衣著光鮮地在寫字樓上班。如今,因為疫情,姜昕已經很多天沒出過門了,用她的話說,每天不化妝不打扮,穿著居家服活動在家里的臥室、客廳和廚房之間。
春節前,為了犒勞一下一年忙碌的自己,姜昕去燙了頭發、染了指甲,還買了好幾套漂亮的衣服,就等著春節期間美美地走親訪友。“誰知疫情暴發,天天待在家里哪兒也不敢去,這些錢可算都白花了。”姜昕笑著說。
在家宅了一段時間后,姜昕開始想念上班的正常生活,開始盼著上班。不過,為了安全,從2月9日開始,公司的后勤部門實行居家辦公。每天上午,姜昕所在部門都會開視頻碰頭會,分配一下工作,“都是可量化的工作,每天下午4點要上報完成情況。”姜昕說,第一天開視頻會的時候最搞笑,開會前群里通知要開視頻會,一下子打了她個措手不及。她當時正躺在床上玩手機,臉也沒洗穿著睡衣,于是趕緊爬起來把被子掀到一旁,留出一個干凈的床頭位置,假裝鎮靜地接通了視頻。之后,每天10點視頻會前,姜昕都要抓緊時間化化妝,換好衣服,再開個美顏,美美地開會。
姜昕說,疫情期間才發現以前那種忙碌的工作生活有多么充實幸福,“現在就盼著疫情早點結束,生活回到正常軌道上。”
小伙以前吃飯點外賣
如今不得不動手做飯
26歲的李玉銘老家在內蒙古,大學畢業后他一個人在青島工作生活。臘月廿八,他返回老家過年。“我們家大年三十去奶奶家過年了,正月初二又在我姑家聚了一次,后來隨著疫情形勢嚴峻,每個人開始重視起來,就再也沒有家庭聚會了。”李玉銘說,按他們當地的風俗,每年都是挨家請客到初十,今年是頭一回都老老實實在家宅著。
在家期間李玉明也沒停止工作,經常要寫一些文案等,“延遲復工不是放假,只是在家辦公,然后每天隨時待命,有的時候比上班還累呢。”
2月8日,李玉銘返回了青島。“回來之前,我媽就各種擔心,出門上班地鐵人多怎么辦,吃飯怎么辦……我就安慰她沒事,那么多人上班呢,防控措施肯定做得很好。而且,我要不回去,房貸斷供怎么辦,她能養我一輩子呀?”最后,李玉銘的父母萬般不舍地送他出門。
當時,很多高鐵和航班都取消了。為了早點返回青島,李玉銘辦了通行證才坐車到達火車站,先坐火車軟臥、又坐高鐵,然后飛機,一路量了7次體溫,才回到青島。
作為一名單身男青年,李玉銘在青島是跟一只寵物狗一起生活的。回到青島的第一件事,李玉銘就是去接他寄養在寵物店的寵物狗。寄養了半個多月,花費了1000多元,讓李玉銘小小心疼了一把。回到青島后,除了每天雷打不動兩次出門遛狗外,他全都宅在家里。李玉銘說,以前上班的周末,他也是宅在家里不出門。唯一不同的是,以前吃飯全靠點外賣,如今他不得不自己動手做飯。不過,李玉銘想了一個辦法,他去超市里采購了一大堆半成品,速凍的包子、餃子、手抓餅、餛飩、油條等,“花樣很豐富,吃得很豐盛”。
飯店老板主動停業
義賣蔬菜、贈口罩
38歲的常九礦是青島一家本土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在過年之前,他壓根沒想到這個春節會如此特殊。
因為在青島有16家門店,過年前他們公司囤了1萬多斤蔬菜。按照往常,春節期間會是餐飲業忙碌的時候。不過,1月21日開始,常九礦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當時青島出現了一例確診患者,但是湖北已經很多了,特別是往后幾天越來越多,我當時就意識到形勢嚴峻。”常九礦說,疫情首先影響的就是餐飲業,“大家吃飯必然會摘下口罩,而病毒通過飛沫就能傳播。”
考慮到疫情的嚴重性,正月初一那天晚上,常九礦決定立即停業。第二天,他親自寫了一篇停業公告發在了公司的公眾號上,并呼吁大家盡量不要前往餐廳吃飯。
常九礦說,停業在家后,他時刻關注著疫情相關的新聞。當看到一批批醫護人員從青島、從祖國各地前往武漢支援時,讓他特別感動,也給了他啟發。“抗擊疫情真的像打仗一樣,人家前線的醫護人員那是拿著命去打仗,我們在家閑著沒事,也應該去干點實事。于是,常九礦把公司的人員調配起來,把公司庫存的蔬菜拿出來組織售賣,所得利潤都捐獻出去。
義賣第一天,就讓常九礦感動了一把。為避免人員接觸,他們將蔬菜明碼標價后擺放在飯店門口,攤位前放著零錢和付款二維碼,無人看守,買菜市民自己付錢找零。后來,常九礦從視頻監控中看到,所有前來買菜的市民都自覺付款,無一人逃單。這給了常九礦做公益活動的力量,他得知一名供貨商庫存有1萬多只口罩后,立即自掏腰包全部購買了下來,并免費送給廣大市民。隨后,他得知因為疫情封路交通不便,平度一些菜農的白菜滯銷。2月4日,常九礦又組織員工開車去平度購買了8000斤大白菜免費發放給社區居民。
飯店停業,沒了進賬,不少員工卻都沒閑著,還要發工資,但常九礦一點也沒考慮自己的得失。“還是那句話,跟前方一線的英雄比起來,我們做的這點都不算什么。希望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早日戰勝疫情。”常九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