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島“兩會”好聲音 市北區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硬核”助力
半島網5月17日訊 “后疫情時代”如何構建青島城市健康生態;如何打造城市藝術文化名片;鄉村振興的“青島路徑”在哪?……2020青島兩會上,市北區代表委員“硬核”助力!
“后疫情時代”構建青島城市健康生態
建議醫保大病統籌賬戶向養老機構和藥店進一步開放,減少老人外出和自行購藥的風險,有效保障用藥的便捷安全,增強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擴大醫保大病統籌藥店的接入范圍,逐步走向定點藥店全面覆蓋。建議政府撥出一定預算和投入來進一步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強化群眾的自我防護和健康管理意識,搭建網絡平臺宣傳全民健康知識。
建立公眾心肺復蘇急救培訓管理體系
心臟驟停是嚴重的急救事件,若在現場立即采取正確有效的復蘇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復。李振建議,建立公眾心肺復蘇急救培訓管理體系,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調和有關保障機制。借助多種渠道,廣泛開展心肺復蘇公益性宣傳。
設立“青島國際當代藝術周”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為了加快青島向文化強市發展,深度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有必要打造青島本土的有影響力和持續性的時尚平臺,進一步推動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林建業建議,設立并定期舉辦“青島國際當代藝術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全面提升青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健全心理服務機構的監管及等級考評機制
青島市是國家首批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也初見成效。馬海莉建議,對全市從事心理服務行業的機構數量、規模、服務范圍等進行摸底調查,建立臺賬,摸清底數;建立健全專業心理服務機構的監管機制;制定心理服務組織機構和從業人員等級評價等工作制度,促進心理服務行業良性發展。
老舊樓院改造時應考慮設置空調落水管道
青島市老城區大部分房子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因房屋建設早,住宅樓的外墻上普遍沒有設計專門安放空調的位置以及空調落水管道,導致排水管任意滴水的現象非常普遍,也由此引發了很多鄰里矛盾。建議對老舊樓院進行改造時,單獨設置空調落水管,統一接入,減少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
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青島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
2020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年,許從寶建議,在保障青島基本農田紅線、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探索與青島城鄉發展相適應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流轉、宅基地的“三權分置”改革及試點;探索與青島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鎮化道路;大力發展青島特色小城鎮;探索具有適應性的青島集體經濟模式,為青島鄉村振興找到路徑。
完善青島高層次人才制度
高層次人才來青工作首先面臨住房和孩子入學問題。張紀剛建議,進一步解放青島人才公寓的政策限制;為高層次人才子女提供初中、高中自由擇校的權利,打破西海岸新區和市區內的升學壁壘,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后顧之憂。
精準支持青島市應急安全產業做大做精
青島市應急安全產業正在快速發展,現已是步入千億元的產業。張旭明建議,應把青島市應急安全產業列入政府支持的戰略產業,制定青島市應急安全產業3-5年發展規劃,抓緊出臺支持青島市國家級應急安全產業的戰略支持政策,使應急安全產業中的高端產業相對聚集,培育發展成更強更大的產業。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