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半島都市報將迎來21歲生日。我們特別策劃“世界的21封信”活動,用最傳統的方式記錄時代、感恩生活,受到各行各界熱烈響應。8月7日,半島都市報推出“全力以復——給世界的21封信”紀念...
上半年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8% 青島外貿基本盤“乘風破浪”
半島記者 王媛
今年以來,青島市出臺《關于穩外貿保主體若干政策措施》,提出6大方面39條“硬核”措施穩住外貿基本盤。日前,青島市商務局公開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864.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占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30.3%,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數字證明,上半年青島的外貿基本盤“穩穩的”。
企業出海
“青島樣板”如何煉就?
出口同投資、消費并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6月11日,2019年山東省進出口企業“100強”榜單發布,在出口“百強榜”上,青島26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海爾、海信蟬聯“十強”,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青島樣板”。
根據“海爾智家”2020年4月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007.62億元,同比增長9.05%。其中,海外市場實現收入933.19億元,同比增長21.71%,海外收入占總收入的46.78%,且近100%為自有品牌收入。
“自2006年海信首次提出‘大頭在海外’的發展戰略之后,十多年來,海信海外市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海信國際營銷助理副總裁李友波告訴記者,如今海信的海外收入占比已接近40%。
青島企業能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樣板,靠的是什么?李友波認為,靠兩點。“首先是高質量的產品,這是核心載體。”李友波說,海外研發的產品,必須符合當地的消費,尊重當地用戶的體驗,是當地人真真正正喜歡的產品,“扎實的產品才是競爭力。”其二,是人才。“不能單靠企業外派的中方人員,要發掘當地人才、當地精英,實現員工國際化。”李友波介紹,海信的海外市場銷售精英,多數都是外國人,通過“沉淀”國際化優秀人才,不僅產品走進當地千家萬戶,而且使海信的品牌影響深入人心。
創新專項融資
為外貿企業“輸血”
日前,青島山杰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從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分行成功貸款200萬元。今年以來,青島出臺《關于穩外貿保主體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外貿信貸支持,提高小微外貿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占比、無還本續貸占比。青島市商務局與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簽署戰略合作,為青島外貿外資企業提供100億元專項融資支持,全力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宏觀戰略。
為著力解決企業在進出口貿易融資中的痛點和難點,青島市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合力,創新融資渠道,幫助外貿企業“回血”。寰宇青島是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內一家專業制造集裝箱、特種箱及航運箱柜配套產品的大型出口企業,剛剛獲得進出口銀行山東省分行提供的5億元人民幣政策性貸款支持,有效降低了出口企業融資成本,助力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位于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的一家再生塑料顆粒進口貿易企業,以及位于上合示范區的一家原木進口貿易企業,通過青島農商銀行與青島海關聯合推出的“關稅e貸”產品,分別獲得了100萬元和28萬元的貸款,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將外貿企業在海關的納稅評估信息轉化為銀行信用。
政策扶持
讓“出海”之路行穩致遠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企業“輕裝”出海的助力。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青島在政府層面高度重視外貿穩增長工作,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打造外貿發展生態鏈條,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全力實現了外貿穩增提質。
“我們鼓勵并支持企業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對24個自貿協定簽約國(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開拓力度,并對中小企業給予了資金扶持。”青島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支持外貿新業態的加快發展,青島制定出臺《關于搭建外貿綜合服務資金平臺的實施細則》,市級財政與企業共同出資搭建外貿綜合服務資金平臺,降低平臺使用企業服務費率,幫助中小外貿企業解決有訂單但資金短缺的問題。
為了發展外貿新業態,青島還大力培育海貿云商、新華錦錦貿通、信貿環球等重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3600余家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并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推進“先入區后報關”、“貨物拼箱及同倉存儲”等創新監管措施落地,研究出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做優做強補充政策措施,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跨境電商貿易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