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
揭秘青島征婚男女:誰能接受“裸婚”?曬月薪 這要求靠譜
曬月薪,這要求靠譜
一談錢就庸俗?不談錢就虛偽?
不考慮物質的婚姻是不現實的。薪酬,是衡量一個征婚者的硬杠杠,尤其是對男征婚者。既然勇敢邁入相親市場,大膽曬曬薪酬也無妨,在1191名無婚史的征婚男女中,1077人主動標注了自己的薪酬,平均月薪7357.52元,這個數據和身高數據一樣,可能多少有一點點水分。月薪7357.52元到底處于啥水平?記者引入一個數據作對比——2020屆青島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為6113元。
分性別來看,標注薪酬的441位征婚男性,平均月薪8745.69元;標注薪酬的636位征婚女性,平均月薪6394.97元,男女薪酬平均差了2350.72元。
如果將月薪過萬定義為青島高薪人群,那么此次調查中有201人超過這個數,在全部1191人中占比17%。其中,女性征婚者80人,男性征婚者120人,四六開的比例,正好與全部征婚男女比例六四開的格局翻了過來。
在對未來對象的薪酬要求方面,358位征婚女性給出具體數字,平均要求男方月薪6026.82元。從數字來看,島城女性對男性的薪酬期望并不高,要求得合理實際。對于征婚男性自報平均月薪8745.69元來說,應該不會成為壓力。
對男方月薪要求最高的妹子是個上海人,國外碩士留學歸來,從事金融行業,自身條件好,收入一點也不少,要求對象薪酬16000元,大概已經是“折價”了。
169位征婚男性填寫了未來對象的期望薪酬,要求女方平均月薪3800.59元,對比前面征婚女性自報6394.97元的平均月薪,差點就打了對折。
征婚男性對女性對象的要求是能養活自己就行,但前提是要有收入,最好有穩定的職業,分析原因是這樣的女性更靠譜一些。
收入,關系幸福指數
薪酬,多少算高多少算低,能過好日子就好。在既標注自己薪酬,又明確要求未來對象薪酬的348位征婚女性中,156人要求男方工資要比自己高,在全部707位無婚史的征婚女性中占比22%,這個數據對男性同胞可以說相當友好。
通過數據對比不難發現,自身薪酬越低的女性征婚者,越期望對象薪酬比自己高;從4000元工資段到5000元工資段之間,要求對象工資高于自己的比例出現跳水,可以簡單理解為5000元工資已經較能保障比較穩定的婚姻生活。
如果站在將來幸福指數來說,性格獨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女性,更能得到家庭的尊重,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自己手里有錢,說話才有底氣。
在既標注自己的薪酬,又明確提出未來對象薪酬的169位征婚男性中:僅有1人要求女方工資比自己高,這是一位工資3000元的男士,要求女方工資4000元以上。
數據顯示,高薪與學歷相關,月薪過萬元的200位高薪征婚者中明確學歷的有:中專2人,高中5人,專科23人,本科95人,碩士59人,博士9人,隨著征婚者學歷的升高,高薪人數占比有明顯提升,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找對象時穩穩妥妥。
有讀者可能發現中專、高中學歷征婚者也有高薪的,這說明兩點:一是英雄莫問出處,低學歷可以高薪;二是進入相親市場的低學歷者,多是其中佼佼者,低學歷低薪的可能已被擋在了門外。
房子,繞不開的話題
“沒房?沒房可不能找!今后咋過日子?”
“買一套房,都要親命了,花了大半輩子積蓄。”
不少征婚卡片就掛在球場鐵絲網上,幾位家長不斷做著筆記,在征婚者“硬指標”上,指指點點斤斤計較,房子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記者調查的1191名無婚史征婚者中,781人有房子,占比66%;410人沒有房子,占比44%。擁有房子最多的達十幾套,是相親市場上真實的傳說。
由于經常出沒于相親角,很多大姨大叔就把記者當成了“自己人”。某天剛到匯泉廣場,有位大叔就對記者說:“聽說了嗎?那邊有個給閨女征婚的,家里十多套房……”記者匆忙趕過去,那位給閨女征婚的家長已經走了,留下好幾位大姨竊竊私語:“這么多房子還來征婚?……炫富吧。”言語之中,頗有幾分羨慕嫉妒恨。
根據調查數據,分性別來看:707位征婚女性中,335人有房,占比47%;484位征婚男性中,446人有房子,占比92%,只有38人沒有房子。數據說明,女性自主、自立意識和能力增強;相親市場隱形門檻不低,房產證某種意義上就是“通行證”,沒有房子的適婚男性可能被擋在了門外。
分年齡來看,年齡越大擁有房子的征婚者越多,如21歲至25歲年齡段,34%的征婚者有房子;到了41歲至45歲年齡段,則有83%的征婚者擁有房子。這里需要畫重點的是,從21歲至25歲年齡段到31歲至35歲年齡段,有房的比例出現了跳躍式翻倍,這說明結婚是買房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也就是剛需。
婚姻有時是場“資源重組”,取長補短屬于正常。781名有房子的征婚者中,要求對方也有房子的有320人,占比41%;410位沒有房子的征婚者中,要求對方要有房子的達328人,占比80%。有房子的可以找個沒有房的,沒有房子的最好找個有房子的,這是內在邏輯。
多少人能接受所謂的“裸婚”呢?在1191名被調查者中,自己沒有房子也能接受對方沒有房子的只有82人,占比7%。
競爭?青島人不排外
青島人只和青島人結婚?不存在的。
全部1191名無婚史的征婚男女中,1163人標注了戶籍所在地,其中青島戶籍的有1030人,占比89%;133人是外地戶籍,占比11%。這一數據說明,相親市場具有鮮明的地域屬性。記者在相親角遇到過給遠在上海、北京,甚至德國、加拿大的兒女征婚的父母,但畢竟屬于個例。
分性別來看,692名填寫戶籍信息的征婚女性中,青島戶籍622人,占比90%;外地戶籍70人,占比10%。471名填寫戶籍信息的征婚男性中,青島戶籍408人,占比87%;外地戶籍63人,占比13%。
在對青島相親市場調查之前,周圍很多人認為并告訴記者,最難找對象的群體是青島姑娘和外地小伙,但從數據來看,青島戶籍和征婚性別之間存在關聯,但是差距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青島小伙和外地姑娘需要公平競爭。
分線上線下來看,1098位填寫戶籍資料的相親角征婚男女中,青島戶籍999人,占比91%,外地戶籍99人,占比9%。而65位填寫戶籍資料的網上征婚帖中,青島戶籍的31人,占比48%;外地戶籍的34人,占比52%,外地人超過了青島人。
對未來對象戶口的要求方面,503人要求青島戶籍,占比42%;493人要求不限,占比41%;173人沒有填寫,占比15%。在戶籍方面,征婚者表現出一定的地域偏好,例如有人標注必須祖籍山東,有人標注就是喜歡南方女孩,等等。
數據表明,1030位具有青島戶籍的征婚者中,要求同樣擁有青島戶籍的共493人,占比48%,還不到半數。408名青島戶籍征婚男性中,115人明確要求對象戶籍在青島,占比28%;662名青島戶籍征婚女性中,334人明確要求對象戶口在青島,占比50%。
對比其他城市相親數據,具有某地戶籍的人理應偏愛本地人,除了戶籍所附帶的就醫、就業、入學、買房等含金量很高的條件外,具有相同戶籍相同生長環境的人還更容易溝通。但是青島人在這方面確實值得點贊,青島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同等看待。目前,青島正在張開雙臂招賢納士,半島傳媒作為主流媒體在此也呼吁一下:外地的青年才俊們,來青島就業、找個青島姑娘/小伙,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