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2點半,一場由五位加油站小哥和120急救中心一起參與的“救人大戰”在李滄區振華路一加油站上演。最終,在青島市急救中心調度員的專業指揮下,幾位小哥成功救活車主,120將其緊急送到...
青島120急救中心調度員楊佳珺:每天接聽300個電話是常態
生活中的楊佳珺(右)。受訪者提供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王鑫鑫
9月2日,半島都市報獨家新聞報道《12分44秒!加油站“聯合”120搶回一條命》引起眾多關注,讀者紛紛為加油站五位小哥以及調度員楊佳珺點贊。車主成功被救,離不開120急救中心調度員的專業指導,其中12分鐘的“緊急對話”成搶救關鍵,調度員是種什么樣的職業?如何正確撥打120為生命贏得時間?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有時會被家屬責備但義無反顧
指導加油站工作人員對車主進行一系列救援操作的調度員楊佳珺,憑借自己專業的指導,為車主贏得生存時間,也贏得眾多讀者贊譽。今年39歲的楊佳珺是急救中心的“老人”,她工作已經21年,在調度崗位上接到無數的求助電話。在8月31日當天,楊佳珺除了指導加油站小哥成功搶救車主外,還接了將近150個有效電話,聲音幾乎都已經沙啞。
每天早上8點,楊佳珺就要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上班,每天接聽300個左右的電話是她的常態。“雖然大多數時候只有一半有效電話,但是卻總能遇到關乎生死的事情,心源性猝死搶救的,在家中獨自分娩的,甚至還有痰多倒灌導致窒息的,種種事情的發生,都需要我們保持沉著冷靜,盡量指導每個病人都獲得成功的搶救。”
有時,楊佳珺耐心有效的指導并不能得到家屬的認同,甚至有些家屬覺得調度員太啰嗦,耽誤救援時間。“其實,在接電話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緊急派車趕往事發地點了,不會有片刻耽誤,我們保持通話是想讓家屬對病人病情有整體的把握,從呼吸狀況決定是否進行進一步的胸悶按壓,操作及時可以挽救病人生命。”楊佳珺告訴記者。
一次,一名50多名的中年男子突發心源性猝死躺倒在地,家屬緊急撥打電話后,楊佳珺第一時間派了車,隨后對家屬進行搶救指導。“你好,患者現在是否躺在平地上,現在有沒有呼吸?他頭下面是平坦的嗎?”楊佳珺話音未落,便遭到對方的指責。“我們讓你派車,你派了嗎?現在哪有時間聽你啰嗦,別給我說,我不會按。”
雖然對方態度強硬,但楊佳珺仍然不斷堅持,說服家屬上前施救,最終患者獲得有效呼吸,為生命贏得寶貴時間,家屬連忙道謝。
楊佳珺曾多次在單位的護士節技能比武中獲得獎勵,在參加護士演講比賽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績,護士節征文比賽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績,多次被評為年度優秀員工。
急救中心電話指導成功搶救97人
急救中心MPDS系統2015年開始在青島市急救中心啟用,這種先進系統,可以讓調度員隨時和施救者交流,并通過氣息情況判斷目前患者的狀況,并在合適時機進行胸脈按壓。目前通過MPDS系統,青島市急救中心已經電話指導成功搶救危重病人97人次,其中成功搶救猝死病人47人,哽噎22人,急性分娩28人。
“青島市急救中心調度科現有工作人員21人,主要負責市南、市北、李滄和嶗山的48家急救站的院前急救調度指揮工作,極大程度實現應對突發情況的快速調動。”青島市急救中心通訊調度科科長井國防告訴記者,在接聽急救電話時,可以根據MPDS的標準化流程與呼救者進行溝通,根據呼救者的回答,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并給予分級調派,通過電話給予呼救者規范、恰當的自救互救指導,有效填補急救車到達之前的空白時間。
這就意味著從120電話接通的那一刻起,急救就已經開始,對穩定患者病情,實現“零分鐘響應”,真正提高院前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逐步降低了致死率及致殘率。
案例
●2020年上半年,值班調度員邵琳琳接到了一位男子的電話,男子電話中稱自己妻子大小便失禁,而且呼吸出現了問題,了解完詳情后,邵琳琳意識到這是一個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隨后立即指導家屬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術,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隨后經過治療,患者恢復了意識。
●2020年7月1日,一位二胎準爸爸焦急地打來救助電話。調度員王芳芳在詢問清楚地址后,一邊安撫家屬和孕婦的情緒,一邊迅速調派附近的救護車趕往現場。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現場的過程中,王芳芳問詢情況后,迅速掌握了孕婦的情況,并指導著準爸爸幫助孕婦分娩。最后在王芳芳的多次鼓勵下,準爸爸親手為孩子結扎了臍帶。據介紹,這已經是青島市急救中心調度員通過電話指導分娩的第26個寶寶。
●2020年7月24日,調度員夏曉彤接到患者電話,快速問詢病患了解到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有房顫病史、此刻已失去意識,但仍有呼吸。夏曉彤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位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立即指導家屬開始為病人做胸外按壓,直至急救醫生到達現場,后來經過進一步治療,患者恢復了意識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