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中秋,中秋延續“網絡中國節·端午”國學古韻風格,以“思念”為主題,“思人·思家·思國” 為主線,再次為網友們帶來一餐網絡文化的饕餮“盛宴”。
青島大學路小學:“玉兔”迎中秋“紅花”獻祖國 小學生傳承非遺學做花饃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來臨,一大波獨居節日特色的膠東花餑餑出現在了青島大學路小學的課堂上。9月25日下午,在大學路小學的學生餐廳,一堂手工課吸引了眾多孩子們的眼球——學校邀請膠東花餑餑非遺傳承人來到學校,手把手指導學生制作花饃,體驗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勞動教育和美育教育中增長才干,傳承非遺,陶冶情操。
25日下午一點半,大學路小學的學生們在學校餐廳里帶著面點帽、圍著圍裙、穿好套袖,向膠東花餑餑非遺傳承人學習如何制作花饃。為了迎接中秋節的到來,非遺傳承人選擇教授學生制作兔子樣子的花饃,象征著玉兔迎中秋。“先把面團搓成一個圓錐體當做小兔子的身體,再用剪刀剪出來兩個長長的耳朵……”在課堂上,傳承人老師正一邊向學生們講解如何捏小兔子造型的花饃,一邊向同學們演示制作過程。
不少同學也開始動手,按照老師的指導當起小小面點師,制作著自己手中的“玉兔”:用黑豆當做小兔子的眼睛,用剪刀剪出三對胡須,最后在面團后側剪出來一個短短的尾巴,一只活靈活現的小兔子花饃,就出現在手上。
除了貼合中秋主題的小兔子,傳承人還在現場教同學們制作花朵造型的花饃,朵朵“紅花”代表著少先隊員們向祖國獻禮,為祖國即將到來的生日送上真摯的祝福。紅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各種活靈活現的“花朵”便出現在學生們的手上,孩子們也紛紛的互相展示、評比了起來。“我之前在家里就和爸爸一起做過面包,所以這次學做花饃更是充滿了興趣,我打算把這只小兔子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看,他們也嘗嘗我的手藝。”一名學生告訴記者,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增長了見識,學會了制作花饃,而且也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別樣魅力。
活動最后,學校將學生制作的花饃蒸好,學生們可以帶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和活動感受。“通過讓孩子們學習制作花饃,一方面是對非遺文化習俗的傳承,另外也是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和美育教育,讓學生們再動手實踐中體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不一樣的節日氛圍。”學校大隊輔導員丁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