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處是故鄉 | 王曉明——在青島的這個年 一切都挺好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夢杰
這個春節對于王曉明來說注定是難忘的,往年的春節,王曉明一家人會回到威海文登老家,與親朋好友們團聚,今年王曉明卻選擇留在青島過年,并且作為銀盛泰嘉富麗苑小區物業的一名服務人員,她還主動申請堅守崗位。“雖然來青島20多年了,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留在這里過年。既然留下來了,那就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為小區的居民做好服務。”王曉明說。
今年39歲的王曉明1998年便來到青島打拼。剛來青島的那幾年,她曾換過幾份工作,最終在2008年5月份應聘到銀盛泰物業,一干便是12年。雖然物業工作時常遭受委屈,但是王曉明卻從為居民服務的過程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價值,每當看到居民滿意的微笑時,她感到非常滿足。
王曉明工作的地方在惜福鎮街道,所以她也將家安在了這里。她很喜歡惜福鎮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也非常喜歡這方土地上孕育的這一方人。在與周邊居民相處的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質樸和善良,也深深地被這份“人情味”吸引著。雖然是外鄉人,但是在這里,她卻沒有外鄉人的隔離和孤獨。她始終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切實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居民提供最實際的幫助。
雖然在青島打拼了20多年,這里早已經成為了王曉明的“第二故鄉”,但是她骨子里對家鄉的那份感情還是割舍不下的。青島距離威海文登老家并不算遠,開車僅僅需要三個小時,但是因為工作原因,王曉明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每次回家,也只是倉促地待兩天。所以,每年回家過年,也就成為了她最期待的事情。“雖然兩邊過年的習俗都差不多,但是過年的氛圍卻很不同。老人也盼望了一年了,都很想孩子,也希望我們過年能回去多待幾天。”
去年除夕當日,王曉明提前收拾好了回家的東西,下午值完班后便返回了威海。“我對象是交警,剛回到家便接到消息說第二天要返崗,當晚12點我們又連夜趕回城陽,家里的沙發都還沒坐熱呢,”王曉明說,她也意識到疫情形勢已經很嚴峻了,所以決定天亮了之后回到小區,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她也成為當時最先返崗的一批物業人員。
小區共有600余戶居民,絕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分布在全國各地,春節期間幾乎都會回來家過年,外地返鄉人員多,防疫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去年春節期間,王曉明每天在崗最低12個小時,為返青人員進行詳細登記、測量體溫,還為他們跑腿采買生活物資。“那段時間幾乎人人自危,沖在最前面的只有我們工作人員。要是我們還不好好干的話,小區就亂套了。”所以她在為居民服務這間事情上,特別賣力。
王曉明說,那段時間雖然疫情把大家從物理距離上隔離起來了,但是從心理上卻拉近了。有時候居民從心底對他們說的一句“辛苦了”,王曉明都能開心很久。“看到我們每天不停地忙碌,他們都挺感動的,還有居民專門制作了錦旗送給我們。” 也正是因為居民的認可,讓王曉明找到了歸屬感,她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物業這份工作了。
今年小區里很多居民也都選擇留青過年,以往比較冷清的園區今年也越發熱鬧起來。為了能讓居民過個好年,王曉明主動申請了過年期間在崗值班。“以前留青過年的居民不到100戶,今年接近300余戶。留在這值個班,幫助居民解決一些難題,讓他們過個順心年,我也高興。”
除夕一早,王曉明便到崗開始工作了。為了營造一個過年的氛圍,小區里早早就裝扮上了燈籠、福字等年味十足的掛飾,還為居民送去新春大禮包。有些居民提早就回家了,王曉明還和留崗值班的幾個同事一起給這些居民的家里貼上了春聯,守護好遠方的他們掛念著的青島的家。“我希望能用力所能及的服務與關懷,讓就地過年的居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也讓他們在遠方的親人們能夠過得安心。”王曉明說。
忙忙碌碌的工作填補了王曉明些許落寞的心,讓她暫時忘卻了對家鄉的思念。她覺得在工作中和小區里的居民待在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個春節,反而比待在家更加充實。大年初一那天,她和老公都沒有安排值班,過去的這一年來,一家人難得都有時間聚在一起,他們也沒有外出計劃,一家人忙活著做了一桌飯菜,吃了頓團圓飯,剩下的時間便陪著孩子做孩子想做的事情,這樣簡單的生活最讓她感到幸福。王曉明也希望老家的親人們能夠放心,在青島的這個年,一切都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