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奮蹄農業春來早|半島四路記者探鄉村,看一粒種子如何“贏在起跑線”

2021-03-01 08:52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14967) 掃描到手機

編者按

“農為天下之本,農昌則國盛”。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時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有言道“一年好景看春耕”,青島在農業發展方面也有著獨到優勢。半島全媒體記者近日兵分多路,探訪島城農業人的奮斗場景,感受生機勃勃、爭分奪秒的別樣春色。

嚴:

稻種進門先考試

試種一遍再收編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實習生 賈源

為早日實現億畝鹽堿地‘荒灘變良田’的目標,2021年海水稻推廣示范100萬畝已完成簽約。2020年,袁隆平團隊在十地啟動海水稻萬畝片種植示范,10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穩定超過400公斤,海水稻在全國獲得全面豐收。

青島作為海水稻種子的出生地,種子在這里如何選育和管理?記者近日來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進行探訪。

海水稻種子都來自這里

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種質資源室里,堆滿各種裝滿粳米的袋子,育種項目經理于萌向記者介紹:“不要小看這個種質資源室,全國各大實驗室所有實驗研發的種子,都是從這個種質資源室出去的。”

那種子收集回來要經過哪些操作步驟呢?于萌拿起身邊一包裝滿粳米的袋子說:“我們拿這一小包種子來說,這是從海南南繁實驗基地運回來的。用于研發的材料,首先要進行去雜,因為收回來可能會有稻殼、土塊等一些雜質在里面,我們會進行去雜工作,你看現在地下散落的,還有我們去掉的雜質和癟粒。剩下的種子,我們會把它裝進白色的小袋子里暫時保存。種子還要進行一些基本‘考試’,評定一些它的基礎指標,我們會將這些信息紀錄在案,作為種子的檔案信息,并且要將它們編好了編號,這樣種子就會有自己相對應的編號‘名字’。”

  種子在進入種質資源庫前將進行“考試”。

“后期我們會把白色的袋子放到到種質資源庫,資源庫分為長期庫和短期庫,是專門保存種子的倉庫。后期各大基地需要種子的話,我們會從庫里直接把種子拿出來進行分裝,去地里播種的時候也是一個牌子對應一個袋子,編號信息對應準確,分裝把種子播種在試驗田里,這樣就會有序地進行實驗。”于萌說道。

在種質資源室里,于萌指著一個圓盤狀的儀器介紹說:“你看,這個儀器叫做數粒儀,你把一定重量的種子放進去,儀器會自動數出這些種子的個數,同等重量下個數的不同,也是一個評判種子是否飽滿的初級指標。”

來了種子先得進試驗田

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水稻耐逆育種工程師殷會德帶記者來到海水稻種子短期資源庫。

走進這所實驗室,只見兩排架子上擺滿整理箱,每層整理箱內都擺放著一排袋子,每個袋子上寫有編號。實驗室內溫度略低,墻上掛著的風機不斷吹出冷風,風機的轟鳴聲讓記者幾乎聽不清對面人講話。

殷會德告訴記者:“這個風機就是為了維持溫度,室內溫度會保持在5℃左右,這樣有利于維持種子的活性。這里的種子是我們從各地收集到的水稻種子,其中70%是耐鹽堿品種。收集到的種子會有一些基本信息,我們會把這些種子放到我們的試驗田里再試種一遍,對它們進行重新的信息記錄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種質資源庫信息。”

“為了保持種子的活力,短期資源庫里的種子會存放大約一年時間,到期后會更換同一品種當年試種后的新種子。”殷會德介紹道。

今年推廣百萬畝海水稻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發副主任李繼明博士介紹說:“自2017年開始,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牽頭組建國內唯一一個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協作組,分為4個試驗組別34個試驗點同時開展區域進行,通過建立水稻耐鹽堿評價標準以及育種材料篩選程序,針對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等特征,設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組、沿黃粳稻組、華東沿海秈稻組、華南沿海秈稻組4個組別,在廣東、浙江、海南、江蘇、遼寧等34個區域試驗基地進行品種區域試驗,在西北、東北等18個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測試試驗。首批耐鹽堿水稻品種已通過國家耐鹽堿區域試驗審定。”

  2020年,全國10萬畝海水稻獲得豐收。

青島城陽上馬基地作為全國海水稻產業推廣中心,率先開展智慧農業及萬畝鹽堿地耕地占補平衡項目,構建“土地改良+智慧農業+鄉村振興”區域發展新模式。

“城陽上馬基地2020年新增150份海水稻材料,總材料數達200余份。”李繼明博士介紹說:“青島海水稻基地主要是一個品種的發源地,有將近14個品種,2020年增產都在30%以上,為全國各海水稻種植基地提供有力的種質資源保障。”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十地啟動萬畝片鹽堿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推廣到十萬畝。目前,十地10萬畝海水稻已完成測產,平均畝產穩定超過400公斤。其中,山東青島、山東東營、山東濰坊、新疆喀什、寧夏石嘴山、黑龍江鐵力、江蘇如東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如今,海水稻試種規模不斷擴大,品種不斷改良,畝產逐年遞增,在寸草不生荒廢的鹽堿地上,預期將收獲一個又一個的豐年。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全國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項目,2021年計劃示范100萬畝,水稻深加工終端品牌“種福田”已上市銷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

韌:

天天凌晨兩點起

創業育苗苦作甜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實習生 賈萍

小小一粒種子,卻堪稱現代農業的“芯片”。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青島也早已著手打造國際種都建設,其中即墨區移風店鎮已形成種都核心區。這里臨近大沽河,土壤有機質高,水質酸堿度適中,發展農業條件得天獨厚。記者2月23日趕赴移風店鎮,探訪這些育苗育種“新勢力”。

85后大學生創業

給種苗做“奶爸”

青島近日常有寒流來襲,當記者走進移風店鎮一處育苗大棚,迎面撲來一陣溫潤的空氣撲來,眼前一片綠意盎然。青島潤之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太正蹲在地上查看菜苗,他向記者介紹:“我手里拿的是72穴一盤的小白菜苗,現在長勢是三葉一芯狀態。我每天要經常來看一下,查看它的毛細根盤得是否緊實,土壤的干濕程度,有沒有黃根或者黑根現象,葉面有沒有葉斑、病蟲害。”

  賈太展示即將出棚的白菜苗。

這是一個工廠化的育苗大棚,實地面積大約有5畝。“你看這里的噴灌是去年剛上的,以前我們用的是自動軌跡的噴水系統,噴得不均勻苗會長得有大有小。現在噴灌的好處是哪里需要可以打開哪里的水龍頭,而且霧化特別好、澆水均勻,對根系的生長特別好。”賈太介紹說:“這個棚里全是葉菜類苗,溫度要求保持在15℃以上,全靠智能操控箱控制,溫差2℃~3℃。比如設定20℃,當溫度跌到17℃操控箱會重啟繼續加溫,一直保持棚內溫度均衡。”

“育苗和種子培育都是細心活,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進來看一下棚,凌晨兩點再進來看一下棚,一晚上要進來看兩次。育苗界有句話說,育苗比在家看孩子都要細。”今年34歲的賈太是即墨本地人,大學畢業后進入事業單位,2013年創立潤之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是移風店鎮本土成長起來的種苗公司,以種子和種苗的培育為主,涉及黃瓜的遺傳育種,白菜、有機花菜、西藍花菜、甘藍等蔬菜品種育苗。每年產出種苗1500萬到1800萬棵左右,年銷售額達750萬元。“我們的銷售不但輻射到全國,俄羅斯、越南、柬埔寨等國都用我們公司的苗子。”賈太自豪地說。

篩選600個品種

西紅柿“變”草莓

“嘗嘗我們的草莓西紅柿,是不是特別可口。”青島德龍種子有限公司移風農場場長孫軍帶記者走進一個溫室棚,棚里長滿2米多高的西紅柿,有大的、小的,紅色的、黃色的等不同品種。孫軍掰開一個西紅柿介紹說:“這個西紅柿叫草莓西紅柿,因為它的瓤質地有沙,看起來像草莓,所以叫草莓西紅柿,它口味酸甜,特別適合鮮食。”孫軍告訴記者,他們主要是引進國內外優秀的西紅柿品種進行篩選,目前這個棚內種植了600多個品種,番茄的生長期一般在90到120天左右,首批栽種的這些西紅柿實驗品種,今年就開始進行品種的對比篩選育種。

  德龍公司溫室棚內正在進行篩選的西紅柿品種。

孫軍介紹說,青島德龍種子有限公司是以蔬菜種子研發和銷售為主的專職種子公司,現已與美國、荷蘭、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多個世界知名種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年銷售額達到3800萬元。

記者在移風店鎮采訪時發現,這里的特色種子培育還涉獵花卉行業。“聽過有首歌叫《魯冰花》吧,說的就是它。”記者跟隨青島美田花木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福強走進一處溫室大棚,一盆盆已經抽葉的景觀花卉散發出陣陣香氣:“它叫羽扇豆,就是歌里唱的魯冰花。這種花在北方很難培育,因為它生長周期長,再就是它要經過嚴格的催化作用才能抽出花劍來,它的花劍是寶塔型的,有一半能開花就很不錯了,次品率很高。我們還自主研發出F1三色堇等雜交品種50多個,雜交石竹品種7個,優質種子遠銷海內外。年銷售額達到300萬元。”

國際企業“落戶”

筑巢引來金鳳凰

2017年,青島以移風店鎮為中心,打造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國際種都核心區還吸引來國際企業,行業全球排名第四的荷蘭瑞克斯旺集團成為首家“落戶”的跨國種業企業。瑞克斯旺在移風店鎮建立占地面積約480畝的科研基地,著力打造輻射整個亞洲的國際一流蔬菜研發中心。該基地擁有現代化智能玻璃溫室8000平方米、51個冬暖式日光溫室,41個塑料大拱棚和3個聯動拱棚,并配有設配齊全的實驗室。

移風店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宋佳平介紹說,為了吸引更多種子企業落戶,移風店鎮成立專業招商隊伍,瞄準全球種業強企進行招引,創新“云招商”等招商模式。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移風店鎮奔赴廣東、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開展7次招引活動,已累計引進韓國農友、武漢漢研等14家國內外知名育種企業,涉及500余種蔬菜、花卉的研發和培育,打造從研發、培育、種植到推廣、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移風店鎮將打造青島移風國際花卉種子產業園,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已聚集現代種業產業14家,涉及500余個蔬菜花卉品種的研發和培育。2019年5月份,成功承辦全省現代種業工作會議現場觀摩會,一次性簽約韓國農友等現代種業項目5個,涉及總投資5.2億元。“2020年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將種子產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這對種子產業園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下一步將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和科研院所,構建以研發為基礎,創新為龍頭,種業為核心的融合發展集群,將移風店鎮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花卉種子研發中心和繁育中心。”宋佳平說道。

憑借一粒種子,移風店鎮正在御風而行。

勤:

身穿短袖腿綁凳

西瓜大棚點花忙

半島全媒體記者 朱佳鑫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天氣漸暖,各行各業開工復工,大棚里的農民們也早早進入繁忙階段。2月19日,記者驅車來到了即墨區段泊嵐街道大呂一村楊明杰的瓜棚里,他和媳婦袁珍英正在大棚里整理瓜蔓。他倆都穿著短袖,額頭有一層薄汗,楊明杰媳婦說:“這兩天正好給西瓜整理瓜蔓,掐須,太忙了!”

移苗有講究,日栽三千株

楊明杰這批瓜苗是1月16日栽上的,預計西瓜能比往年早上市四到五天。這些瓜苗是西瓜跟南瓜嫁接的,因為南瓜根系發達,嫁接后的瓜苗更加“強壯”。去年農歷十月底,他在溫室里播下西瓜種和南瓜種,7~10天后,就將西瓜苗與南瓜苗進行嫁接。嫁接40天后就可將西瓜苗移栽到大棚里了。移苗時,最擔心有霜凍,低溫容易凍死瓜苗,所以他把大棚覆蓋上四五層薄膜,每層薄膜可保溫1~2攝氏度。

  袁珍英坐在自己制作的凳子上在大棚里干活。

楊明杰種植西瓜是和別人合伙,他說人多力量大,多人干活能出巧活。特別是移苗的時候,每天得有四五人干活,一天得栽3000多棵西瓜苗。干活時分工明確,有專門把苗拉到大棚的,有專門運送苗到栽苗人跟前的,栽苗的人只管栽苗。栽苗的時間段一般選在上午9點半到下午2點,因為這個時候氣溫最高,可以說是爭分奪秒。栽上苗以后當天就要澆上水,水也要有一定的溫度,不能特別涼,一切措施都是保證西瓜苗的成活率。

內外溫差大,棚里穿短袖

種大棚是個累活兒,但又充滿希望。對楊明杰夫婦來說,侍弄這些西瓜像對待孩子一樣上心。整整一上午,他倆就蹲在大棚里面光忙著整理瓜蔓了。要把這些瓜蔓理順了,每根瓜蔓上只留一個瓜,保證結瓜整齊,都在一條線上,便于打理和采摘。因為瓜蔓長粗長長了,不是朝向一個方向,會很雜亂,所以必須要整理瓜蔓。掐須也是必須干的活,西瓜須多了會吸收養分,一棵瓜蔓長一個瓜就行,瓜多了個頭長不大,影響產量和效益。楊明杰媳婦說他們的西瓜不打藥,采用人工授粉。現在一邊整理瓜蔓,一邊掐西瓜須,只留兩根輔蔓,一根主蔓,主蔓是結瓜的。她說自己已經習慣穿著短袖長時間在高溫大棚里勞作了,楊明杰不習慣,時間稍微有點長就要出去透透氣。

楊明杰今年種了兩個大棚的西瓜,共有四畝地。栽上瓜苗之后,大棚里白天的溫度要保持在30~35攝氏度,現在地底下用玉米秸稈鋪著。利用玉米秸稈發酵,可以保持夜間溫度不至于太低,西瓜口感好,能早上市。他們進入大棚都是穿短袖,要不熱得受不了,記者穿著冬天的衣服進入大棚,不一會全身都出汗了,有點不適應,把大衣脫下來,還是很熱。楊明杰提醒記者出去時一定把衣服上的帽子戴上,別讓風吹了。他笑著說自己都鍛煉出來了,即便是額頭有汗出大棚也不會感冒了。

腿上綁凳子,蹲起忙點花

楊明杰媳婦說:“授粉的時候必須用現摘下來的雄花(不帶瓜的花)去給雌花(帶著瓜的花)授粉,得用當天上午的花粉,下午的粉成功率都會受影響!”2月底,他們就進入大規模點花(人工授粉)的時候。點花40天后西瓜就可以上市,點完花之后也是瓜農最操心的一個階段。大棚里的溫度要保持32~35攝氏度,如果溫度低,會導致厚皮瓜和畸形瓜。每一個大棚都有出風口,太熱了就打開風口。點花的時候往往沒有功夫到大棚外透氣,熱了他就到透風口那透透氣。

  袁珍英正在用雄花點雌花進行人工授粉,40天以后西瓜就可以上市了。

楊明杰媳婦一蹲一起地整理瓜蔓,手腳都不閑著。記者看到她在兩條腿上綁了一個特制的凳子,圓形,外邊包了一層纖維耐磨布料,里面是一層層圓形的泡沫摞起來到一定厚度。她說忙起來的時候,需要頻繁地在地里移動,站起來又蹲下,如果挪動凳子太麻煩了。她就想了個辦法自己制作了這個凳子,站起來走步不影響,蹲下干活直接坐在這個自制凳子上,很方便,又舒服,也不累。忙的時候行走在地里,經常忘記了自己屁股上的凳子,有時出了大棚都沒記得要卸下來,基本都是別人提醒,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西瓜先上市,接著種黃瓜

楊明杰除了種西瓜,還種黃瓜。他說等這批西瓜四月份上市賣完了,就再種上兩大棚的黃瓜,西瓜一年能收入四五萬元,黃瓜一年能收入三四萬元。一個大棚每年投入五六千元成本,這一茬西瓜投入的成本包括種子、薄膜、肥料以及日常管理費用等。西瓜成熟時一般是老客戶來到地里直接拉瓜,這些客戶有城陽、即墨的,也有煙臺的。現在他們也利用不同方式銷售西瓜,楊明杰說,去年有位朋友到地里品嘗了西瓜,覺得口感很好,現場發品嘗的視頻圖片到朋友圈和微信群,立馬幫助他銷售了一千多斤西瓜。楊明杰告訴記者,他們也希望能讓消費者吃到更新鮮甜美的西瓜,讓西瓜從地頭直接到消費者手中,因此今年也考慮線上營銷等方式。

楊明杰平時不但在地里干活,還要忙村委的一些工作。記者采訪當日,下午的時候他就要去村委處理事情,他說現在要趕緊為村民們辦理小麥補貼,他們村最多有種了60多畝小麥的村民,不能把人家補貼的事耽誤了。“今年麥子長得也不錯,看來是個豐收年!”楊明杰家里沒有種麥子,他看著地里的這一大棚西瓜,也充滿憧憬,希望今年西瓜早上市賣個好價錢……

美:

南果愛上北方棚

育出早熟火龍果

半島全媒體記者 毛梓權 張婧

2月22日,記者從青島市區驅車開往平度,下了張舍立交不遠就看到一個火龍果采摘的廣告牌。轉過彎來,就可以看到路邊的大棚一字排開,煞是搶眼。這一片大棚一共有10個,與其它大棚不同的是,這里面生長的都是“南方水果”。植生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松順是這些大棚的主人。

他告訴記者,這些大棚原先是蔬菜大棚,因經營不善破產了,他知道這些大棚是有土墻的,保溫比較好,就在2018年收了過來,開始種植熱帶水果。

木架站成排,紅果綠間藏

一進大棚,記者立即模糊了雙眼,大棚內外的溫差讓眼鏡起了厚厚的霧氣,久久不能散去。大棚之中,一排排的火龍果向前延伸,足足有幾十排,直到大棚的盡頭。每排木架高度1.5米左右,火龍果的枝條從架子向地面垂著,一條挨著一條,幾乎沒有空隙。新抽的枝條一片翠綠,向四面八方伸展,而2年以上的老枝,顏色呈深綠色,都整整齊齊地向下低垂。有幾根枝條上帶著未開敗的花朵,也能隱約看到幾個紅紅的火龍果藏在一片綠色之間。

高松順在大棚里仔細觀察火龍果的長勢情況,一旁的生產經理忙著修剪枝條上的花骨朵,他們要把每條枝條上的花骨朵修剪到只剩一個。“這些向上長的枝在南方的話他們就不要了,往側面長出來的還能留著。”高松順給生產經理傳授從南方基地學習回來的種植方法。

  生產經理在修剪火龍果枝條上的花骨朵。

高松順的大棚最早只有6個,后來又蓋了4個,每個棚是1畝地。現在主要種植火龍果,還有幾個棚里有香蕉、柚子、芒果、鳳梨、菠蘿蜜、荔枝、百香果,還試種了2棵榴蓮。高松順說,選這些作物還真是花了很多的功夫。這些紅心火龍果是從位于海南的中國科學院熱帶植物研究院引進的,鳳梨來自西雙版納,都是尋找了最好的品種來種植。

北方掛果晚,上市太集中

在大棚里呆了幾分鐘,穿著羽絨服的記者就熱了一身汗,說順著脖子往下淌一點都不夸張。高松順介紹說,火龍果大棚里的溫度一直保持在25攝氏度至35攝氏度,因為這個區間最適合火龍果生長。青島地區大棚里的火龍果一般是五月份有花骨朵,五月下旬才能開花,到六月才能見果,結果能結到十月份。但是在海南,火龍果三月就可以開花了,三月見果一直能結到十一月,能結果16~18批次。在廣東和廣西晚一個月,四月見果,結到十一月。

高松順說,本來選擇種植火龍果就是因為它掛果時間長,是更適合采摘的項目,但是在北方的生長時間,會“損失”五一假期的黃金市場。而且,周邊火龍果大棚的果子幾乎都在同一個時間上市,也沖淡了市場。“大棚火龍果的上市時間太集中了,要沒果采摘了也是大家都沒了,有很多時候有人想來采摘我們卻無法接待!”高松順說道。

“當時我就想,這必須得打時間差,能不能在大棚里模擬南方的生長環境,達到和南方同步上市?”為此,高松順多次到海南和廣西專程去學習種植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找到了方法。

“對于火龍果的生長來說,除了溫度要高,還有一個影響條件是光照。溫度來說還好解決一些,但是為了能讓大棚里有充足的光線,海南和廣西我真是不知道去了多少次。”高松順告訴記者,最后他找到了一個比較先進的照明技術,在去年秋天就采購量產自中國臺灣的火龍果專用燈,開始對大棚進行改造。去年十月份,又開始安裝空調。冬天的時候大棚已經實現自動控溫。

提前兩個月,采摘不斷檔

這兩項的改變,讓高松順的大棚火龍果可以提前2個月上市。而且還能較好控制大棚火龍果的上市時間,實現了采摘不斷檔。有了溫度和光線保障之后,他又改造了大棚,設置了氣窗。在夏天的時候還會加裝噴霧降溫裝置。

有些改造生產經理覺得沒有必要,但是高松順認為,要做就要做最好。“要真的追求經濟利益,我也不用把每個枝上就留一個果,其實留兩個、三個也可以,這都是為了品質。我光修大棚的墻,就花了三四萬元,這錢就夠吃一輩子火龍果了。”

“農業是個良心活,我這不用化肥,只用有機肥,所以植株長得慢,若不是開始有兩個棚栽培的是成年苗,現在也就是剛剛開始產果。為了增加口感和果徑,我也只能采取少結果的辦法來保證品質。”除了硬件的投入,大棚建立之初高松順還雇了不少人打理火龍果,成本沒少花。高松順說現在一個棚大概可以出產3000~4000斤火龍果,2020年十一期間每天吸引了500多人次來采摘。

瞄準采摘游,希望在前頭

摸著火龍果肥厚的枝條,高松順和記者談起了今年的計劃。“還是做采摘,南方水果本來就是高產,價格也是要比北方的水果高,經濟效益好。再就是做研學,今年的種植品種比去年更多了,可以聯合學校成立學生的課外教育基地。”

來高松順大棚采摘的游客,以當地周邊為主,有很多老人沒去過南方,被家里人帶著來看看這些水果是怎么長出來的;節假日青島市區的不少家長也會帶著孩子來認識一這些來自南國的植物。有的學校得知了這邊有很多熱帶水果種植,老師會特地組織孩子來參觀學習,高松順還請旅行社幫助做宣傳帶來游客。

“按照今年的預計,收入應該能保不賠。現在還有兩年就到盛果期,到了之后一畝地的產量會到7000~8000斤。一個大棚的收益就會到七八萬。”高松順說道。

通過不斷改進完善,高松順的熱帶水果大棚已經小有名氣,但是他個人還是很低調,“我覺得做品質高的,不怕沒市場。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了,都愿意吃好的。去年有段時間沒有人來采摘,我們沒辦法,就自己摘了去學校門口賣,有些來過的孩子看著是我們的火龍果,都搶著讓家長買。有的時候剩下些,自己的親戚朋友都要爭著要。”

現在高松順的熱帶水果大棚,不但火龍果的上市時間走在了其他采摘大棚的前面,還可以做種苗的輸出,可以提供大棚的種植技術指導。現在他已經把種苗賣到內蒙古的大棚中。高松順相信往后的日子,也會像這大棚里春日的火龍果,紅紅火火,越來越順。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清涧县| 五华县| 布拖县| 锡林浩特市| 衡阳市| 大余县| 天水市| 鱼台县| 昌江| 丰城市| 皮山县| 红安县| 静宁县| 泉州市| 临沂市| 通江县| 松潘县| 高州市| 隆昌县| 延津县| 颍上县| 阿巴嘎旗| 巴马| 金沙县| 民县| 定州市| 巴塘县| 五家渠市| 大方县| 于田县| 互助| 七台河市| 兴文县| 四川省| 安宁市| 大丰市| 政和县| 山西省| 三穗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