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充分挖掘節日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傳統文化內涵,青島市倡導廣大群眾在清明節期間傳承...
清明祭掃需憑預約碼入園 周六周日青島將迎祭掃高峰
前來祭奠的市民多選擇購買鮮花緬懷親人。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實習生 矯文靜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清明節即將到來,4月1日,記者探訪發現,市殯儀館及島城各大公墓開始迎來祭掃人群。為了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祭掃現場人員聚集,市殯儀館開通了“青島殯葬96444”微信公眾平臺及電話96444預約平臺,自3月25日開通以來,目前已有近6萬名市民成功預約4月1日~5日的清明祭掃。4月1日,是啟用掃碼入園的首日,市民憑預約碼入園。根據預約情況看,4月3日、4月4日島城將迎來清明祭掃高峰,建議市民最好避開高峰,合理安排時間。
4月3日4日將迎祭掃高峰
4月1日上午10時,青島市殯儀館周邊的重慶南路、萍鄉路路邊已經停滿了車輛,通往殯儀館的道路更是排起了汽車長龍。記者看到,當天前往市殯儀館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市殯儀館門口,今年增設了閘機通道。市民進入殯儀館祭掃,必須掃描預約碼才能入園。現場有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引導市民有序通過。據了解,4月1日是啟用掃碼入園的首日。除了殯儀館前門開設三個閘機通道外,當天后門也增設兩處閘機通道。
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市民政部門發布了殯儀館、九峰陵等部分祭掃場所通過預約制進園的實施方案。為了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祭掃現場人員聚集,4月1日~5日到市殯儀館、九峰陵公墓祭掃的群眾,需在“青島殯葬96444”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其他殯儀服務業務,根據疫情防控相應服務及場所人數限制要求發放準入票據,憑票入內。針對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高齡老人,市殯儀館96444服務專線接受電話預約,并在現場設立綠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體祭掃需求。在殯儀館門口,記者注意到,到處張貼有現場預約的二維碼,為市民提供便利。
“從3月27日開始,就迎來祭掃小高峰。4月1日開始,祭掃人數明顯增多,根據預約情況看,預計全天有近萬人前去祭掃。”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上午的祭掃人流最大,因此他們這些天每天早上6:30即上崗執勤。1日11時30分,入園人流明顯減少。市民周先生陪伴著父親來到市殯儀館祭奠親人。“我預約的時候看中午11:30至13:00這個時間段的預約人數最少,所以就預約了這個時間。這種預約方式能直觀地顯示人流量,方便我們錯開高峰,非常方便。”他說。
記者登錄“青島殯葬96444”微信公眾號進入祭掃預約平臺看到,頁面上分別設置有清明節殯儀館和九峰陵公墓的祭掃預約窗口。點擊進入清明節市殯儀館祭掃預約窗口,共有4月1日至5日5個選項,每天又從7:00到15:00設有5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總人數限定在2000人。截至4月1日傍晚,4月3日、4月4日大多數時間段的剩余可預約人數均為零,也就是說,多數市民選擇在4月3日和4日前去祭掃,屆時將迎來祭掃高峰。而4月2日的11:30~13:00、13:00~15:00以及4月5日10:00以后的時間段,均剩余較多數量,廣大市民可避開高峰,合理安排時間。
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從3月25日開通“青島殯葬96444”微信公眾平臺及電話96444預約以來,截至4月1日,殯儀館已收到近4萬人預約祭掃,九峰陵收到近2萬人預約,此外還有千余名市民通過電話預約祭掃。“通過預約祭掃,能夠有效避免人流扎堆的情況,降低祭掃現場人員密度。以后在重要節日,預約祭掃將成為常態。”
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4月1日至5日期間,市殯儀館及九峰陵公墓祭掃服務時間為7:00~16:00,其余日期祭掃服務時間為7:30~16:00。其中,4月3日、4月4日,市殯儀館禁止車輛駛入,屆時重慶南路、蚌埠路兩側可臨時停放車輛,建議祭掃群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錯峰出行。
殯儀館已實現“零燃燒”
追思故人重在心,文明祭掃更清明。4月1日,記者在殯儀館園區看到,到處懸掛著文明祭掃、禁止焚燒的橫幅。在殯儀館門口,前來祭掃的市民幾乎都手持鮮花等。據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近些年,文明祭掃已經蔚然成風。盡管今年清明節期間,工作人員還會在入口處檢查祭掃市民是否攜帶燒紙等禁止焚燒的用品,但是與前些年相比,數量已經明顯下降,“一天也就幾家帶燒紙的”。
當天,記者看到,在文明祭奠區,前來祭掃的市民均使用鮮花這一綠色環保方式進行祭奠,園區內再也不見煙霧繚繞的景象。“幾年前我們來祭掃就只帶鮮花了,既環保又文明。現在已經全面禁止焚燒了,大家的覺悟都很高,也都非常自覺配合了。”前去祭掃的市民徐先生說。
據了解,島城嚴格落實《青島市禁止焚燒拋撒喪葬祭奠物品規定》,公墓祭掃場地嚴禁點燃香燭、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同時,積極開展“鮮花換紙錢”等活動,從根本上解決火源進墓區問題。截至目前,青島市經營性公墓(骨灰堂)和殯儀館已全部實現“零燃燒”,祭掃環境明顯改善。
代客祭掃服務可全程直播
為給市民提供更加綠色文明的新型祭掃形式,從2018年清明節起,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持續在清明節、寒衣節、除夕等三大祭掃節日期間舉辦大型綠色共祭活動。今年4月3日、4日兩天,在市殯儀館繼續舉辦免費的綠色共祭儀式,市民可現場報名參加。屆時,現場工作人員向祭掃家屬每人免費送一束手捧花、一條黃絲帶,家屬身披絲帶,手捧鮮花,在思樂聲中致懷念詩文,向故人敬獻黃土、五谷、薄酒、清茶,行三鞠躬禮,留下緬懷心語,用綠色文明的方式來緬懷故人,踐行文明祭掃新風。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為了滿足市民實際祭掃需求,不少公墓、殯儀館還推出并完善集體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服務。其中,“集體祭掃”“網絡祭掃”為免費服務,“代客祭掃”為適當收費,價格全部予以公示。
今年清明節期間,九峰陵就開通了“代客祭掃”禮儀服務。九峰陵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經接到10多名群眾委托代為祭掃的訂單。代客祭掃的服務多樣化、個性化,工作人員會根據逝者家屬的需求,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等,然后根據要求拍照或者錄制視頻發給逝者家屬。
“在代客祭掃的需求中,有的家屬還會要求全程視頻連線直播,我們就在旁邊支起三腳架,通過微信視頻直播整個祭掃過程。”該工作人員說,選擇“代客祭掃”服務的逝者家屬,都是身在外地無法返回青島進行現場祭掃的人群,其中以年輕人為主。
此外,市民還可采取網絡祭掃、“時空信箱”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祭掃,登錄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官方網站和“青島殯葬96444”微信公眾號“網上追思”小程序,點一根蠟燭、獻一束花,緬懷故人,并可將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將思念之情寫成一封家書,發送至時空信箱[email protected]。
■延伸 今年168名逝者長眠大海
厚養禮葬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安葬的理念也走進了更多家庭。記者采訪了解到,1991年10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共海葬22769名逝者。其中,本市17563名,外地5206名。自2010年實施海葬惠民政策以來,共減免11309900元。
記者從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了解到,由于青島海葬已經常態化、小批次、個性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為逝者海葬。今年截至3月31日,共海葬168名逝者。其中,集體海葬140名逝者,本市132名,外地8名;個性化海葬28名逝者,本市14名,外地14名。
此外,以樹葬、草坪葬、花葬為主要形式的不保留骨灰陸地生態葬活動也持續開展,2018年至2021年3月31日,開展陸地生態葬40批次,安葬451名本市戶籍逝者,共減免費用451000元。其中,今年截至3月31日,開展陸地生態葬8批次,安葬74名本市戶籍逝者。
“為了倡導文明低碳的祭掃方式,我們下一步還將在園區內打造生態人文公園,為海葬和陸地生態葬的逝者家屬提供祭奠的場所。”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