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半島網推出“黨史上的今天”專題,帶您回望黨與人民心...
嶗山區文旅委:“黨建+服務” 鑄就“紅色風景線”
半島網10月18日訊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島市嶗山區文旅委黨工委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線,積極探索“黨建+服務”新模式、新路徑,廣大黨員亮身份、樹形象、爭先鋒,推動了黨建與旅游安全、秩序管理、服務保障、疫情防控等工作深度融合,用務實和奉獻描繪出了一道靚麗的“紅色風景線”。
有一種誓言:我是黨員我在崗
有一種堅守叫“假期我在崗”,有一句承諾叫“服務不打烊”。
黨員干部主動擔當。為了給游客營造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黨工委領導班子堅決扛起主體責任,提前動員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出臺工作方案,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壓緊壓實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深入基層查問題、看整改、促提升,假日期間,客服大廳、停車場等一線崗位處處都留下了黨員干部現場指揮、現場調度的身影,他們以“關鍵少數”的實際行動有力推動了利民惠民服務落細落地。
全體黨員沖鋒在前。在景區,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美容師”,為保持嶗山干凈整潔,每天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各個游覽區,日均行走里程達十幾公里;他們是“指揮員”,為提供平穩暢通的旅游秩序,寒風烈日下無數次揮手引導;他們是“映山紅”,為守衛這片綠水青山,每天不間斷地用腳步丈量著這片11.2萬畝的山林……他們中還有人平均每天要說出上千次“您好”,有人沒時間照顧家中老小,但他們總能第一時間出現在游客面前,及時解決訴求,提供貼心服務。這里面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他們用默默的堅守迎接著八方游客,以真誠的舉動當好人民的“店小二”,更用細致周到的舉措彰顯了“嶗山情懷”,讓胸前的黨徽熠熠閃耀。
有一份責任:有困難找黨員
群眾難題無大小,只要是群眾需要的,就是我們要解決的。
靶向定位發力,服務方式由“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踏進景區,一塊塊寫有“黨員責任區”的標識牌樹立在多個區域,“有困難找黨員”的標語格外醒目。區文旅委以“民需”為導向,瞄準廣大游客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出實招、謀實效,真正把服務送到人民的心坎上。設立8處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免費提供行李寄存、信息咨詢、初級救護、雨傘、輪椅等便民服務;開通“愛心換乘點”“愛心巴士”,為特需游客提供便捷服務;96616嶗山全域旅游熱線24小時不間斷地解決游客訴求,“十一”七天受理來電7000余個,通話總時長近200小時;黨員先鋒崗、黨群服務站相繼推出,“五員一身”(安全員、服務員、保潔員、救護員、宣傳員)、首問負責制等工作法全面推開……區文旅委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及時提供游客所需、準確解決游客所憂,以一句“有困難請找我”傳遞出了“嶗山溫度”。
突破思維定勢,服務理念由“要我辦”向“我要辦”轉變。“您可以在手機上支付購買,如果遇到下雨天氣無法游玩可以申請退票。”面對陰晴不定的天氣,景區售票工作人員主動上前,微笑提醒游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像這種“想群眾之所想”的感人瞬間還有很多,這也只是文旅委“服務前置”的工作日常。針對辦公場所、經營業戶等重點領域,文旅委提前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與區相關部門和各街道聯合開展“鷹擊行動”,嚴厲打擊“黑車野導”,行動自開展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200余人次,檢查車輛5400余輛,驅離涉嫌拉客人員1300余人次、涉嫌拉客車輛480余車次等,全力保障游覽環境舒適清朗;升級景區智慧平臺,推行分時段預約和“先預約、后入園”,為游客提供了全程無接觸式的購票體驗……全體文旅人用實干篤行踐行著為民奉獻的不變初心,真正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有一張名片:最美的風景是嶗山人
用服務傳遞山海情懷,以奉獻展示嶗山風采。
“紅馬甲”暖人心。在景區內的各個景點,處處可見“紅馬甲”們忙碌的身影:微笑提供咨詢服務、主動上前進行幫扶、做好現場秩序維護、及時提供愛心救護……面對五湖四海的游客,全委近百名文明旅游志愿者全天候在線,日均回答咨詢200余次,以精細化服務標準提供著“百萬如一”的恒溫服務。他們以其靚麗的“黨建紅”、流動的“志愿紅”、溫馨的“服務紅”,傳遞出了來自“紅馬甲”的溫暖。“嶗山人真的特別暖心,不管多小的事都能盡心盡力。”文旅人以實際行動展現出了“最美風景是嶗山人”的靚麗名片。
“小公廁”繡花功。天剛亮,景區尚未開放之時,公廁保潔員就整裝上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廁紙、洗手液一應俱全,內部環境干凈整潔。針對目前對外開放的36處公廁,區文旅委堅持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品牌化創建,在強化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上下足“繡花功夫”,讓公廁成為干凈整潔、功能實用的文明窗口,為廣大游客提供良好的如廁環境,徹底改變了早前大多數人眼中的“臟亂丑臭”形象,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小切口”大民生。景區內有35個社區,3萬多居民。區文旅委立足“接地氣兒”的服務特色,為“堵點”疏通道,為“痛點”治病根。為了幫助社區居民解決高山農耕水管凍裂的難題,出動60多名志愿服務隊員,采用最新的無火接頭技術,無償幫助修復高山農用水管4500多米。為青山、西九水等9個有需要的社區設立了便民服務站,免費提供生產生活工具,今年文旅委還將繼續建設8處便民服務站,真正讓實惠遍及每一戶居民,把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一公里”。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心一意為人民。區文旅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把群眾的滿意度當成工作的“晴雨表”,持續強化公仆意識,秉持為民情懷,不斷在擔當作為中求實效,在創新發展中展實功,在為民服務中辦實事,以務實舉措把為民的大事辦好、便民的好事辦實、利民的實事辦成,用實際行動架起了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半島全媒體記者 于千千 通訊員 劉曉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