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中,嶗山區始終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
我為群眾辦實事|社區居家養老托起“夕陽紅”嶗山區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
半島網12月22日訊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居家護理該找誰,尋求助餐送餐服務怎么辦……為了讓轄區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近年來,嶗山區積極謀劃、多措并舉,逐步建立了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為核心、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城鄉一體、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新體系。
養老服務需求更加精細、專業化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日趨嚴重,老人的養老問題日漸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截至2020年底,嶗山區戶籍人口32.8557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6.75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0.54%。面對這一問題,嶗山區民政局積極謀劃,探索養老新模式,讓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可以和服務中心簽約居家養老服務協議,按照老人的需求,制定專門的照護計劃。”在沙子口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記者了解到,根據政策要求,結合社區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置社區醫療康復區域,涵蓋社區門診、康復活動室及康復輔具租賃等功能;設置長短期托養區域,可以為老人提供長短期托養、日間照料等服務;設置社區活動及就餐區域和適老化改造設備展示廳。沙子口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稱,中心作為基地,對外拓展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助醫、上門護理、上門清潔、助餐助浴助急助行等6大項七十余小項的專業化養老服務。
據了解,全區共有養老機構15家,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5處,2021年新增家庭養老床位645張,同步完成適老化改造458戶,按照“一個中心、多個站點”的布局,積極搭建輻射全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探索助餐服務新模式
在探索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模式上,嶗山區通過多種方式蹚出助餐服務新模式。積極發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套食堂的作用,采取公益和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在兜底服務的基礎上,遵循市場規律,按照周邊社區老年人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助餐服務,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助餐服務新模式。
中午十一點多,在海口路的唯老匯助老大食堂,記者看到已經有不少社區居民前來用餐。王大爺就是助老大食堂的常客,“我經常在這里吃飯,這里的飯菜營養搭配合理,還針對老年人的口味調整菜品,我們吃到的菜都是低鹽低糖的,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有了這個食堂,我們每個人都能吃到可口的飯菜了。”
唯老匯助老大食堂負責人胡園園告訴記者,養老助餐的模式是集中服務和上門服務相結合,采取“街道級中心廚房+社區助餐點+居家配送入戶”三級網格化養老助餐服務模式,為社區老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務,以街道級中心廚房為中心,網格化覆蓋3公里,經過評估后,針對失能、半失能或行動不便、高齡老人提供配送入戶服務。解決居家社區老人吃飯難的問題。
智能化推動“老有頤養”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嶗山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基本都配備了智慧健康養老指揮中心平臺,據了解,通過智慧健康養老指揮中心平臺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員工的工作狀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中心還通過家屬端APP、電話回訪、家訪等手段,以確保他們的服務可控、可視,從而讓居民滿意。
記者了解到,在智能化方面,嶗山區民政局也在積極推廣智慧養老服務,使老年人的養老更有品質。使用青島養老服務地圖,建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和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的在線預約、簽約的應用平臺;推廣應用智慧養老設施設備,推進醫療健康監測設備、智能安防設備、可穿戴設備、養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在養老中的廣泛應用等。通過智慧化管理,積極探索養老監管新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打造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養老服務綜合智慧監管“一張網”。
- “匯聚愛與責任 傳遞保險溫度”——中國人壽青島市嶗山區支公司開展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集中宣傳活動
- 因地制宜多點開花,嶗山區文旅產業跨界融合促消費
- 5小時,197輪!青島嶗山區稀缺黃金地段王家村一地塊成交
- 中路保險組隊參加青島市嶗山區2025年青年乒乓球友誼賽獲佳績
- 嶗山區青年企業家商會成功舉辦一周年慶典暨二屆二次會員大會
- 青島金茂府悅府地下車位“只售不租” 嶗山區住房建設局:不符合規定
- 嶗山區港東漫水橋改造工程預計6月底通車
- 海韻潤童心,墨香映人生——青島市嶗山區第二實驗小學2025年“詩韻少年”詩詞大會共繪文化畫卷
- 設置床位800張,嶗山區人民醫院計劃明年底完工
- 嶗山區科技保險政策解讀會?成功舉辦,中路保險助力科創企業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