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冷空氣影響結束
雖然沒有降雪,但市區的氣溫一日冷過一日。18日,最大風力達到了8級,街頭行人全副武裝。據市氣象臺監測,18日市區最低氣溫跌到了-5.9℃,最高氣溫僅有-1.9℃,是今年入冬以來出現的最低值。另外,平度、萊西都出現了-8℃的最低氣溫。
持續冷了多日,讓一些市民感覺受不了,盼著天氣盡快回暖。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這次冷空氣的持續影響就快徹底結束了,預計 21日白天開始,氣溫開始緩慢回升,到23日以前,市區最高氣溫會回升到6℃至7℃,最低氣溫也會升至1℃至2℃,郊區的最低氣溫也將升至-3℃左右。19日、20日的風力還比較大,氣溫仍很低。
市民要做好保暖措施
12月22日1時 47分將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意味著一年最冷階段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嚴寒,市民要格外注意保暖,提防感冒等病癥染身。
海潤自來水集團提醒市民,做好家中供水設施的防凍工作:要關閉好門窗,避免北風直接吹到供水設施;有表房的一定要關嚴表房門;用布等保溫材料包裹供水設施;外出時關閉家中總閥門。
■相關新聞
寒冬施工高架橋披上棉被
半島都市報12月18日訊(記者 付連興 鮑福玉) “溫度都零下了,高架橋還在施工,會不會影響質量?”18日下午,有市民覺得冬天施工會讓高架橋的安全埋下隱患。對此,東西快速路三期工程監理工程師表示,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已采取了相應的防凍措施,同時加強監管,督促企業遵循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范 ,確保工程質量。
18日下午3時許,市民王先生致電本報反映,他從廣州路經過時發現,盡管天氣寒冷 ,但架設東西快速路三期工程高架橋的工人卻仍在施工。“如果繼續施工,混凝土凝固后會變得比較脆,工程質量難免會受到影響的。”
隨后,記者趕到廣州路看到,高架橋的部分橋段已構筑起框架,上面還覆蓋著帆布。在一旁,工人們裹著厚厚的棉衣忙碌著。“我們現在已經在高架橋上面鋪上了棉被跟毛毯 ,以此來保證工程質量。”采訪時,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由于天氣寒冷,他們為了防止混凝土硬化后出現裂痕,于是就在大橋表面鋪了一層棉被,來保證溫度。“而且我們還在大橋兩側掛起布料來擋風。”該工人表示,他們以此來阻止風直接吹過,從而確保混凝土不會因內外溫差較大產生裂痕。
下午4時許,記者聯系到該工地的有關負責人,負責工程監理的郭工程師告訴記者,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溫度與外界的溫度存在溫差,如果處理不當硬化后會產生裂痕,鑒于此,工人就會采用蓄熱法,灌漿后會在上面鋪上棉被或毛毯,然后讓其進行化學反應,直到混凝土凝固到一定程度擁有抗凍能力。“如果需要也可以在橋下面生爐子,以此來提升周圍溫度。”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