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俗之一:吃月餅 中秋佳節(jié)吃月餅,是我國流傳久遠的傳統(tǒng)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飄香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慶團圓,給節(jié)日增添無限情趣。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nèi)含佳餡的食品,清代文學家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中秋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許久而食者,謂之團圓餅。”上述史料記載說明,月餅是因祭月而產(chǎn)生的,又取月圓之意,故稱為團圓餅,寓意團圓。
食俗之二:吃鴨子 按舊習慣,每到陰歷八月十五食鴨人數(shù)最多,吃鴨形成習俗的理由有三:一是卷餅吃鴨賞月的風俗使然;二是中秋時節(jié)的鴨子豐腴肥美;三是鴨本是涼性食品,宜作滋陰養(yǎng)津以防秋燥。此節(jié)可謂“食鴨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向有中秋節(jié)吃烤鴨的習俗。福建也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他們是用福建盛產(chǎn)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食俗之三:吃芋頭 芋頭是美味時令小吃,由于蝗蟲不食的特點,自古便有”平時菜蔬,荒年糧”的美譽。廣東有些地方過中秋節(jié)時,要吃芋頭。此時家家都要煨一鍋芋頭,合家團聚,一邊賞月,一邊齊享芋香之美味。中秋食芋,還有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食俗之四: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佳節(jié)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十里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云:“雖無艷態(tài)驚群目,卻有清香壓九秋”。
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有著2500年的栽培歷史。《山海經(jīng)》中就有“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的記載,愛國詩人屈原的《九歌》也有“莫桂酒兮椒漿”的詩句,這說明早在秦漢時,桂花就已引起人們極大興趣,時至今日,人們對桂花的喜愛仍是有增無減。可見我國飲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友杉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guān)專題:
輕松愜意 玩轉(zhuǎn)2010兩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