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漂族"在"青漂"中秋聯誼會上被各種燈謎吸引。
猜燈謎、看電影,留青的“青漂族”都樂了。9月22日上午,本報與市圖書館聯合舉辦的“青漂”中秋聯誼會鳴鑼開張,現場有猜燈謎、民俗沙龍和紅色電影回放等活動。一些“青漂”表示,在青島好多年了,參加“青漂”中秋聯誼會還是第一次,今年的中秋不是一個人過的,很有意義。
燈謎難不住邢臺小伙 皎皎明月掛;虧月當再圓;舉頭望明月……一個個與中秋節相關的燈謎用毛筆字整齊地書寫好,掛滿了圖書館一樓大廳,這是中秋猜燈謎活動。“中秋月餅(打一電腦名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猜中了謎底“軟盤”。“中秋邀請君來品茶(打一節約用詞)”,這個燈謎難住了不少人,來自河北邢臺的趙成祥湊上來一看,“節約用水”的謎底就脫口而出。“那些文縐縐的不懂,這個可難不住俺。”聽到大伙的贊嘆,趙成祥不好意思地笑了。趙成祥來青已有3年,在一家飯店做后廚,每逢過節都是他最忙的時候,為賺加班費,他過節一般都不回家,但趁著休息時間,特地趕來參加“青漂”中秋聯誼會,“也許能找到幾個老鄉呢”。
專家講解中秋民俗文化 “在外面漂習慣了,沒想到能在青島找到這么個‘青漂’聯誼會,感覺很有意義。”在圖書館四樓的視聽室,一場名為《團團圓圓話中秋》的民俗文化講座吸引了不少“青漂族”,來自安徽的肖晨是一家公司的市場開發人員,工作很忙,再加上離家比較遠,中秋也沒有回家,但還是抽時間趕來參加“青漂”中秋聯誼會。在民俗文化講座上,來自山東民俗學會民藝專委會的秘書長魯漢先生和張成福老師,還向大家講解了中秋節的文化淵源以及各地的中秋習俗。
在圖書館三樓的視頻室,正在播放紅色經典電影《渡江偵察記》,老傅看得很是投入。老傅來自河南平頂山 ,現在在李滄區一家工地干鋼筋工,中秋節當天工地放一天假,他聽說圖書館有“青漂”中秋聯誼會,就跟兩個工友趕來了。
小“青漂”剪嫦娥奔月 在西一樓的教室里,14個孩子在媽媽的指導下動手制作“嫦娥奔月”的剪紙。剪刀、畫紙 、膠水、畫筆在孩子們的手里輪番上陣,不一會兒,一張張生動形象的剪紙就出爐了。盡管出自孩子們手中的“嫦娥”形態各異,月亮也有虧有圓,可孩子們依舊得到了每位媽媽的贊許。“第一次帶孩子來剪紙,她挺感興趣的,學得很快。”來自安徽蕪湖的孫蓉女士說,她和丈夫來青島五年了,做服裝批發生意,平時夫妻倆忙生意,沒時間回家過節,也很少有時間陪女兒玩。“過不過節對大人來說無所謂,就是有點對不住孩子。”孫女士說,前幾天從報紙上看到圖書館有剪紙活動,就帶著孩子來看看,學點東西。
文/本報記者 成躍文 葛楠 圖/記者 陸金星
■海底隧道 提前收工讓工人過節 9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膠州灣海底隧道青島端接線工程施工現場,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正在加緊施工。“現在工期很緊 ,中秋節工人們也要加班施工。”該工程負責人遲經理告訴記者,按照規定,晚上10時才能收工,但為了讓工人能過個輕松的節日,指揮部決定工人晚上干到9時就能收工。
除了讓工人提前收工外,隧道青島端接線工程指揮部還給工人們發放了月餅、花生油、啤酒等。“晚上,各個施工隊都要組織聚餐,大家一起過節。”遲經理介紹說,青島端接線工程的6個廚房,都早早動手開始準備,晚上聚餐準備的菜肴非常豐盛。
記者 連茂明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