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一號是我們的大姑娘,大姑娘遠嫁月球,先圍著娘家繞了三圈,走了十四天才到月球。嫦娥二號是二姑娘,也要遠嫁月球,我們希望她能夠走捷徑 ,不再繞了,直接進入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這樣一方面節省了火箭的推進劑,另一方面可以留出時間在月亮上做更多的試驗。當嫦娥二號衛星完成預定的試驗驗證和科學探測任務后,衛星將何去何從?嫦娥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說,有三種可能的結局。
黃江川說,嫦娥二號衛星的發射將采用地月轉移軌道技術,火箭直接把衛星送入奔月軌道,可以大大節省衛星的燃料。因此,如果各項任務順利的話,嫦娥二號衛星在完成半年的規定動作后,仍會有相當數量的燃料剩余,嫦娥二號還能夠“超額”完成一些任務。
我國探月工程管理部門、科學家和衛星技術人員曾經一起研討過嫦娥二號的最終命運,大致形成了三種設想,但還沒有最終下定論。
一種意見是,可以根據衛星在軌運行的情況,結合我國探月工程的后續進展,對嫦娥二號衛星傳回的數據進行綜合研究,對月球做補充探測,最終可以考慮衛星落月,這將為“嫦娥三號”等后續任務提供技術驗證。
第二種設想是讓嫦娥二號飛出地月環境,飛向更遠的太空,驗證我國更遠宇宙空間的深空探測能力。
第三種設想是讓嫦娥二號回“娘家”,即沿著月地轉移軌道,飛回地球并成為地球衛星。
黃江川說,最終采用哪種方式,還要看前期主任務執行情況以及衛星的狀態和能力。到時候各方專家將匯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決定嫦娥二號的終極命運,大家會為衛星選擇一個最具意義、可利用價值最大的歸宿。
據新華社
■嫦娥一號 飛行492天后成功受控撞月 減速、下落、撞擊……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于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在撞擊過程中,嫦娥一號衛星攜帶的CCD相機傳回實時圖像,圖像清晰。
至此 ,在經歷了長達494天的飛行后,靜謐 、遙遠的月球土地終于成為這位中國首個“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歸宿。而隨著此次“受控撞月”的準確實施,中國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嫦娥一號衛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踏上“奔月”旅程,11月7日進入200公里的環月工作軌道。至 2008年10月,在完成預定在軌一年的各項探測任務后,狀態依然良好。
“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確定將實現軟著陸,技術跨度大,為在撞月過程控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后續工程風險,決定在嫦娥一號衛星壽命末期,控制衛星撞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
從發射升空開始,嫦娥一號衛星累計飛行494天,其中環月482天,期間經歷三次月食,5次正/側飛姿態轉換,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我國月球探測后續工程和深空探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專題:
嫦娥二號國慶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