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公廁拆除前就已封閉(資料圖片);右圖:現在公廁已成一片廢墟
九江路旁有這樣一座“神奇”的公廁:建成多年卻一次都沒使用過;現在趕上水清溝東山拆除工程,頃刻間又被“放倒”了。近日,被拆公廁附近的市民打電話直呼心疼:“當時建的時候花錢找人,現在拆了又要花錢找人,一次沒有用過,幾十萬的公廁就沒了,真是拿著老百姓的錢瞎折騰 !拆廁所的不心疼 ,我們還心疼呢!”這是咋回事?記者隨后對此事展開調查。
公廁從未用過就拆了 7月28日,伴隨著陣陣轟隆聲,九江路旁的一所公廁轟然倒地,引來了很多市民的圍觀 。與公廁一路之隔的是水清溝三小區,里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爺告訴記者:“多好的一個廁所,廁所建了四五年了。這廁所一次沒用過,白瞎了!”
記者在7月31日來到現場時,原來建公廁的地方只剩下瓦礫,兩名工人在廢墟里撿鋼筋。周圍人很肯定地告訴記者:“這就是廁所,剛剛拆了。”記者踏上廢墟,仔細觀察著這個曾經的廁所:廢墟兩側分別有四個水管,地面上也露出了一節管道,從管道的清潔度可以判斷,水管里從未有過自來水。
“這個廁所從來沒有人用過,連門也沒開過就拆了。多可惜,當時建廁所怎么就沒考慮好呢?”一位長期在附近買水果的師傅感慨道。
該公廁曾屬市建項目 這個公廁建成的年份已經很少有人記得清了。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廁所肯定建于2008年之前。2008年3月7日,四方區政協委員劉文芬提出:水清溝東山上的公廁已建成好幾年了,至今仍然閑置著,無形的浪費令人心疼。劉文芬還提出了將廁所另作他用的建議。
而當時四方區建管局回復表示:九江路現因上、下水配套設施不齊全,無法與我區交接。該局還表示,按照《青島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四章第四十六條規定,經批準建設的環境衛生設施建成后,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據知情人王先生透露,公廁建設在當時是非常必要的。“很多人去東山爬山,不自覺的人常在山上隨地大小便,這個公廁的建設當時是政府幾件大事中的一件。”對于這一說法,記者在政協委員劉文芬的提案答復件中找到了證據。四方區建管局答復說:九江路公廁屬市建項目,我局曾多次要求市主管部門抓緊施工,盡早與我區交接,以免造成長期資源浪費。
爛尾公廁據稱花了20多萬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九江路就開始修路,在2010年3月,四方區已完成包括長沙路與九江路以西破損路面等在內的70余條道路維護工作。一些被采訪市民認為,如果那時把廁所管道接好,也許就不會出現公廁一次未用的情況了。
記者繼續采訪發現,該公廁之所以有如此命運,并不只是因為未列入整改計劃這么簡單。
2010年初,曾有市民反映:九江路公廁由于沒下水遲遲未用,現在恰好修路接上了下水,晨練老人認為公廁能用了,卻不想公廁又被圈起改成了商店。當時四方區回復:此處山頭系大華農工商公司集體山林,2008年我區啟動大水清溝及孤山村改造項目。記者了解到,后來這個商店被取締了。
記者采訪到大華農工商公司的內部工作人員王先生,王先生稱:“廁所大概是 2006年建的,區政府向市政府申請,并且區領導找到了大華的前任經理王經理,同意后建了公廁。”由于當時公廁可以私人經營,還曾經招標。“最后是政府找了大華的建筑隊,花了26.4萬元建了起來。”建成后恰逢大華領導換屆,新任經理與相關部門協商未果,工程停工了,廁所成了爛尾工程。
◎四方城管部門 廁所的情況比較復雜 8月1日,記者找到了水清溝街道辦城管科的于科長。他告訴記者:“那個廁所不是我們拆的,2008年我來的時候廁所就不能用,什么時候建的、什么原因拆,我真不大清楚。”記者又找到了四方城管執法局投訴科,工作人員表示,核實完情況后回復記者。直至截稿記者也未等到電話。不過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那個地方屬于大華,廁所的情況比較復雜。”
記者還了解到,水清溝東山拆違建公園項目已啟動,年內會建起9萬平方米的山頭公園。市民王先生說:“希望能有個廁所,不要再折騰了。”本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文/圖 記者 寇峰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桑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