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城區綠化達47%
在規劃當中,記者看到,即墨市提出的近期目標,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城鄉開展大規模植樹綠化活動,有效修復城鄉生態,確保2014年底全市各項創建工作達標,營造和保護好“山清水綠、碧海藍天”的宜居生態環境。而遠期目標則是在2020年,森林覆蓋率由33%達到35%;城區綠化覆蓋率由43.9% 達到47%;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4.2%達到16%;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由22%提高到30%;城區重要水源地森林覆蓋率由55%到75%;村莊林木綠化率由30%到40%;水岸林木綠化率由75%到85%;道路林木綠化率由80%提高至90%;鄉土樹種使用率由65%到85%。
建成三大生態養護區
按照規劃 ,即墨市將構筑“一城為核,兩帶作屏,三區為本,多點鑲嵌,綠廊環繞,林城共榮”的具有即墨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總體布局。
一城為核:即通過平面拓展綠化空間與立體提高綠化品質相結合,優化建成區的綠地系統,打造宜居的生態環境。
兩帶作屏:即以藍色國家海防林體系為依托,建設藍色硅谷核心區生態防護帶和以青島市大沽河綜合治理為依托,建設大沽河流域生態治理帶。
三區為本:即建設東部生態養護區、中部生態防護區、西部生態發展區。東部生態養護區建設重點為生態公益林建設,以加強水土流失為重點,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提高和完善現有片林、林帶,通過封山育林、人工促進天然更新、裸露山體治理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中部生態防護區以城區綠地系統建設及環城防護林建設為重點,加強道路、河流兩側的林帶建設,提升景觀質量;按照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運用人文與森林景觀相結合的手法,打造擁有青山、碧水、藍天、綠地的生態宜居城市。西部生態發展區加快經濟林、用材林建設,調整林地、林種結構,形成即墨市特色的綠色產業基地。搞好大沽河、桃源河等河流的護岸林保護;利用現有的溝、渠、路營造防護林,重點加強對水庫、河道、低山丘陵及周邊地區生態保護及修復。
多點鑲嵌:即建設一批森林公園、現代林業示范園、生態園、苗木生產基地等,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
綠廊環繞:即建設以青威高速、青龍高速、濱海公路、青煙威輕軌等主干道路綠化的道路綠廊和以墨水河、流浩河、大任河及王圈 、宋化泉等重要水系綠化為主的水系綠廊。
新建63公里綠色長廊
濱海公路和疏港公路綠化工程是即墨市2012年重點綠化工程。計劃投資2.6億元,其中濱海公路全長50公里,規劃對兩側適宜綠化路段全部高標準綠化,每側新建林帶寬度為20~30米,主要節點加寬到30~50米不等。疏港公路綠化工程,全長13公里,每側新建寬15米的景觀綠化帶,以栽植高大喬木為主,栽植雪松為背景樹,片狀栽植大葉女貞、黃山欒、黑松等喬木。
設計定位以建設生態森林為目標,以栽植高大喬木為主,適當增加不同花期的苗木,形成大流線、大色塊、大寫意、氣勢恢宏的濱海迎賓大道。對濱海公路按照“兩段八點兩類型”式的景觀結構設計 ,即對位于藍色硅谷核心區的鰲山衛、溫泉兩鎮按照城市景觀設計,以高大的雪松、黑松形成密實的背景林,中間組團或片植樸樹、白蠟、青桐等高大喬木,前景以紫葉李、榆葉梅、木槿等為主,其間點綴大規格的櫻花,并配置部分地被植物;其余路段及疏港路以大規格喬木大尺度成片栽植為主景,充分發揮林帶的生態效益。目前,綠化建設已全面展開,計劃于11底前全面完工。
大沽河打造萬畝林場
即墨市大沽河林場位于大沽河即墨段東岸,涉及劉家莊、移風店、七級三鎮,共38個村,全長 36.9公里,現有樹種有刺槐、毛白楊、速生楊、麻櫟等20余個,以速生楊、刺槐等為主。規劃林場總面積16000畝,原有林地面積約6800畝,需新造和補植面積9200畝。
大沽河林場規劃以增加森林資源、增強生態功能為目的,充分發揮林場在森林資源培育和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為青島市建設森林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大沽河林場以公益性森林公園和速生豐產林建設為主,并培育數個以采摘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初步規劃三年完成。按照規劃布局,計劃投資1.1億元,建設1.6萬畝萬畝林場,三年造林9200畝,其中2012年3000畝,2013年1400畝,2014年4800畝。栽植水生植物、水杉、柳樹、楓楊、速生楊、刺槐、蘋果以及部分園林綠化樹種。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