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生源
從初中下手,爭取本地生源
"老師說了,最好在自己區內上,不要出去。" 記者在煙臺第一職業中專采訪時,正好遇到來自牟平的小孫同學來打聽相關報名情況,小孫說,他這次可是偷著來的,“老師說了,最好在自己區內上,不要出去。”煙臺第一職業中專招生辦主任呂春厚說,這種情況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各縣市區都有自己的職業院校,在招生這么低迷的情況下,必須保住自己的生源。
煙臺理工學校的前身是萊州高級職業學校,該校一位老師向記者介紹,在前幾年,學校的生源一度遇到了危機,不少萊州的學生都跑到了煙臺市區上中專 ,于是學校就開始抓這一塊的工作。
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現在的中職和高職院校都是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招生,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源地是相對固定的,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本地的生源,所以很多職業院校開始從初中下手,不是直接進入初中宣傳招生,就是給初中的老師一定回扣,爭取更多的本地生源。
高職院校>> 生源驟減,分數線降一半 和中職學校一樣 ,高職院校的日子也不怎么好過。在煙臺乃至全省都被看成頂尖職業院校的煙臺職業學院2012年一共招生5500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職業院校招生低潮的沖擊。煙臺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佳振告訴記者,10年前,考生想進入煙臺職業學院,需要在高考中取得400分以上的成績,而2012年煙臺職業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降到了200分左右。
錄取分數大幅降,錄取的人數也是成百地減,“相比2011年,我們學校2012年的招生人數差不多減少了三四百人。”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科宮曉輝老師介紹,近兩年他們學校也面臨著危機,“2011年總招生人數還在4000名以上,到了2012年就跌到4000名以下了。”
各方說法>> 高中擴招,職校夾縫生存 21世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被視為一個低于普通教育的“層次”。在中考招生中,職校放在普高之后招生,被認為是差生才選擇的教育;在高考招生中,高職被安排在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最后一批招生。這樣的制度安排,也就決定了職校的地位。
煙臺城鄉建設學校姜書記:
高中不斷擴招,大學也在擴招,很多家長的觀念還是希望孩子通過上大學這條路當上白領,而我們培養的是藍領人才。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科宮曉輝:
孩子越來越少,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也是職業院校必須面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改變家長的觀念,另一方面需要國家在大層面上進行行政干預。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