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供少求多排隊患者多難手術 器官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器官移植的最大難題。我國器官供需比為1∶30,醫院現在每年等待名單里面需要器官移植的有幾千名病人,但真正手術的卻只占到很小一部分。
島城器官資源缺得嚴重嗎?據相關報道消息,目前島城獲準開展人體器官移植項目的醫院是青醫附院和401醫院。401醫院腎病中心從1986年開展
腎移植手術,到現在已經開展27年了,手術做了600余例。而青醫附院從1980年開始做腎移植手術,到現在為止33年的時間做了500多例腎臟移植,還有幾十例肝臟移植手術。2013年該院新獲得了胰腺和小腸移植的資格,還尚未做過這類手術。
“全國一共有165家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可以這么說,沒有一家不缺的。隨便到病房里轉轉,都有很多等待者?!倍魅握f,島城供需比是多少,因為沒有專門統計過,也沒法估計,但是醫院開展腎移植手術30多年,平均一年的手術才近20例,主要原因就是器官資源的缺乏?!耙郧搬t院還開展過其他手術,但因為缺少供體只能停止了?!?br>
◎解讀新政:拯救器官移植行業 9月1日起,《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正式施行。按照規定,全國范圍內已批準開展人體器官移植項目的165家醫院,都必須用電腦系統對公民身故后捐獻的器官進行分配。為什么要出臺這一硬性規定,董震說,其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干預,確保器官捐獻移植透明、公正、可溯源。而談到新規實施的意義時,他認為對整個器官移植行業是有拯救性意義的。
為什么這么說?董主任解釋說,在中國本身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于器官捐獻的參與度就不是很高。而如果捐獻的器官又不能得到公開、透明的使用,對于捐獻者的信心又打了一個折扣。再加上割腎黑地下產業鏈等關于器官買賣的惡性負面事件曝光,對整個器官移植行業更帶來沉重打擊。“在死囚等尸體器官來源將會縮減的情況下,將來器官移植肯定要越來越多的依靠死者捐獻。但是,如何保證捐獻的器官真正幫助最需要幫助的患者?必須要有一個規范公平的統一平臺?!倍魅握f,按照新規在全國建立完整的器官移植平臺后,器官獲得組織要把器官資料以及等待移植患者資料上網,可對需要的患者進行評估,并在最優條件下分配器官。另外,還在考慮引入慈善機構作為第三方來對經濟方面進行保障。
“器官的保存運輸,哪怕是病人離世前為了保持器官的正常運行采用的一些醫療措施,成本都會非常高。而器官取了以后,緊急運到了患者身邊,患者卻意外死去用不了,那損失誰來負擔?新規規定了保障措施,對于促進平臺運轉起來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倍魅握f,器官是無償捐贈,但是為了鼓勵和安慰家屬,可引入慈善機構對家屬給予救濟。島城這方面已展開相關救助工作。
全國電腦分配,那會不會出現,醫院費心費力好不容易取到了器官,但是本院等待的患者卻用不到的情況?董主任說,之前他也有這樣的擔心,但是新規的核心政策是區域優先,也就是說取得器官的醫院有優先使用權,而據他估計,因為等待者多,90%的器官仍將在區域內“消化”掉。文/圖 記者 尚青龍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