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單調,有的竟還在唱上世紀的歌。”說起這個,
汕頭路社區居民智樹春不自覺地提高了嗓門。身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家 ,退休后他投身社區文化活動,譜寫了大量表現當代中老年思想情感和時代風情的新歌。此外,智樹春還為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頻繁穿梭于街道社區、軍營、學校做公益講座。他希望繼續發光發熱,只要還能走動,就一直做下去。
音樂作品逾千件
見到智樹春老人時,他正端坐在電腦前打著拍子哼著歌。今年74歲的他,曾先后任海軍北海艦隊文工團創作組長、青島市歌舞劇院編導室主任等職,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
截至目前,智樹春創作的歌劇、舞蹈樂 、器樂等各類音樂作品,已逾千件,其中發表的有800余件,有50多件作品被刻錄成光盤、磁帶。
情到濃時,智樹春亮開嗓演唱起來:“大地生輝因為有個太陽,夜空燦爛因為有個月亮,人民歡樂因為有個奔頭,一往無前因為有個理想……”“別看我已經70多歲了,還想多為社區做點事情。”智樹春退休后回到社區 ,他發現很多老年大學聲樂班、群眾合唱團,絕大多數還在演唱著上個世紀的一些經典老歌,這讓他多少有些驚訝。“中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強烈的需求。”他補充道,但表現當代中老年思想情感和時代風情的新歌常常是‘芳蹤難覓’。”
“我正在籌備出版發行創作歌曲集。”智樹春遞來一厚摞裝訂好的A4紙,記者看到,這本暫定名為“樂海飛歌”的創作歌曲集,是為社區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收錄的200首抒情歌曲中,就有《左鄰右舍》、《當我老了》、《老夫老妻》等已在省市乃至全國流傳的歌曲。
他認為,這本為中老人年打造的歌曲專輯,將極大地豐富中老年人精神生活,為增進百姓福祉做出更大貢獻。
弘揚傳統,發余熱
為了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自2002年開始,智樹春便先后為《論語》、《詩經》、《孟子》、《道德經》等譜曲,此外還譜寫了《弟子規》、《三字經》組歌和《愛中華,唱經典》一些兒童歌曲。
與此同時,他還頻繁穿梭于社區街道、軍營、學校之間做公益講座,關心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近3年來,他累計做各種公益報告、演講70場,音樂知識講座224場,受益聽眾15600余人次。
“繼續發光發熱,能走動就一直做下去。”智樹春說。
文/圖 記者 石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