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
記者多方求證發(fā)現(xiàn),“不向福建人提供貸款”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上海一些銀行的“潛規(guī)則”。究其原因,可能是幾年前不少在上海從事鋼貿(mào)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的銀行騙取巨額貸款,后來無力償還,形成大量壞賬,讓上海的多家銀行損失慘重。(7月30日《羊城晚報》) 上海多家銀行不約而同地拒絕給福建人提供房貸,或者給申請房貸的福建人設(shè)置非常嚴苛的條件和限制,透露出濃重的地域歧視。因為一些福建商人失信,就給所有在上海生活、工作的福建人貼上失信的標簽,間接拉入失信“黑名單”。這顯然不科學(xué)、不合理,誤傷了很多誠信的福建人,是保護自身利益不受損失的懶政。
上海多家銀行拒絕給福建人提供房貸,說到底是我國缺乏公民信用體系的惡果。由于我國公民信用體系還不完善,目前有關(guān)公民的信用報告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銀行才在房貸提供上慎之又慎。從根本上杜絕這種歧視現(xiàn)象,關(guān)鍵要建立公民信用體系,讓銀行能夠通過公民信用體系,掌握一個人的信用狀況,最大程度避免被騙。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m.aiborain.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