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19日消息 在朋友推薦下進入大宗平臺“淘寶”,短短幾個月時間50多萬本金就虧損一空。“家里的積蓄都砸在里邊了,還因此離了婚。”河南的常女士近日向半島網反應,在青島正元恒邦貴金屬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正元恒邦”)平臺理財,本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沒成想現在家都沒有了。她懷疑自己遇到了“黑平臺”,對方打著現貨的名義進行非法期貨交易,同時正元恒邦還操縱交易軟件后臺數據進行對賭,導致50余萬本金被全部“吃掉”。
投50萬貴金屬現貨理財 半年賠光 2016年6月份,河南的常女士接到之前單位的同事QQ,聲稱現在在做現貨理財,非常賺錢。“以為是以前的同事,都好幾年的關系了,跟我說了幾次之后我就在6月19號開戶入金了。”常女士回憶,剛剛入金的一段時間,她都是進行一些小額的交易,每次投入的錢都是10塊、20塊錢等幾十元,最多的一次也才投入了100元,都是進行平臺上的貴金屬交易。雖然投入不大,但這段時間的理財成果讓常女士嘗到了“甜頭”,一兩個月的時間總投入幾百塊錢的常女士最終盈利達到了2100元。
就是因為前期的這些“試探”讓常女士的警戒心越來越低,在2016年8月份,常女士首次投入一筆大錢。“當時是投入了5000元,后來慢慢的5000元、10000元,最后總共入金了50多萬元。”常女士說,自大額度入金后,她就開始賺少賠多了。她記得最多的一次一個周入金4.5萬,基本虧損一空。就這樣,半年時間常女士先后虧損了50余萬元。
資金無第三方監管 客戶質疑平臺數據被操控 “雖然發現這個平臺有問題,但是醒悟的有點晚了。”常女士說,等到50多萬賠光了她才醒悟,這時候為了不連累家庭孩子,她只能選擇離婚。“現在想想這個平臺問題很大,當初開戶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任何書面風險提示,每次入金都是微信轉賬。”常女士說,后來她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也看了焦點訪談的節目,發現和里邊的案例幾乎一模一樣。這時候她已經確認自己是陷入了一個事先編制好的金融詐騙大騙局。
除此之外,她認為正元恒邦和他們所謂的會員單位用所謂的分析師指導操作等手段,把錢通過內盤軟件進行后臺操作,在軟件上走個形式就“完全吞掉”了。
“之前9月份有一天,有位網友在群里貼了一張圖,說賺錢了,但是當時我仔細看了下,他們入金出金時間點位都和我一樣,但是我卻虧了。”常女士說,當時群里的管理員說是因為時間點位不一樣。但現在再想想,這些說法漏洞百出。而且平臺根本就不限制操作次數,可以無限制的出金入金,通過微信轉賬的錢也沒有進入第三方監管的賬戶。
正元恒邦投資方曾因弄虛作假被列入異常經營名單 對于常女士遭遇的情況,記者調查發現,正元恒邦在2015年青島市工商局嶗山分局核準,其股東青島正元恒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5年12月31日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目錄,原因是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青島市商務局也曾經對正元恒邦公司批復意見,投資者暫不要參與“微平臺”的相關業務,相關部門也要求正元恒邦中止“微平臺”的相關業務。
19日,正元恒邦維權群的幾位網友告訴記者,目前正元恒邦交易平臺已經“鎖定”,所有的數據交易都無法進行。微信公眾號號也已經取消,交易平臺入口關閉。
官網和平臺入口均關閉 正元恒邦“消失” 19日記者聯系到正元恒邦合規部,一位姜姓工作人員介紹,當初和客戶簽訂協議的是他們旗下的會員單位,按照公司規定應該簽訂風險協議等,但具體簽沒簽他需要先進行核實。針對網友反映的數據異常不與大盤接軌的問題,蔣先生表示他們是和外盤接軌的,但可能是因為匯率、時間等因素,實時數據可能會跟大盤有一定的差異。對于記者提出的正元恒邦是否屬于現貨交易、資金是否進入第三方銀行進行托管的問題,姜先生稱這方面他并不清楚,需要咨詢公司客服部門,但具體聯系方式他并不清楚,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官網查找咨詢。
隨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正元恒邦的官網已經搜尋不到,之前的官網被替換成一家售賣銀銅制品的商城,記者聯系到該商城后對方表示這并不是正元恒邦官網。記者隨后試圖通過正元恒邦400電話聯系到其公司客服,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之后再次撥打合規部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青島商務局稱監管難 律師表示大宗平臺約束力少 青島市商務局審批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對于正元恒邦的情況她并不清楚,商務局只是負責相關審批業務,監管并不負責。“監管可能會由工商、金融等一些部門進行,但是我們確實沒有監管權。”該工作人員解釋,對于之前網友反映的要求正元恒邦中止“微平臺”的相關業務的通知,她表示并不清楚。
記者咨詢青島債權債務領域的相關專業律師了解到,目前像常女士遭遇的問題一直屢禁不止。“非常非常多這樣的情況,套路也都是一樣的,都是事先通過網上或者電話聯系到投資人,百般勸誘后只要投資人入金,基本很短的時間內就賠的血本無歸。”李律師稱,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打著原油、白銀、瀝青等投資的名號,實際上他們自己都可以操作后臺數據,不予外盤接軌。
李律師告訴記者,之前國內類似的情況雖然多,但法律法規比較缺乏,對這樣的平臺和會員公司并沒有很大的約束力。不過今年剛剛發生全國首例有省級批文的地方交易場所高管團隊被判刑,總經理被判無期徒刑。“之前有投資者訴訟平臺或者是他們的會員單位,雖然很多都勝訴了,但是損失卻很難全部挽回。”李律師表示,這個案例可能對國內的交易平臺和投資人是一個“借鑒”。
文 宮昌樂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