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健康養老產業將成為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重點。青島市市南區2016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為54.3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12.8萬,占全區人口總數的23.6%,是典型的老齡化城區,市南區在優越的區位環境基礎上,通過體制改革創新、政策扶持等多種舉措,向老年人提供持續有效的健康管理,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數。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市南區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青島市的行政、旅游、文化、商貿、金融以及科技中心,是青島市濱海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綠化率最高、自然風光最為優美的區域,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空氣濕潤,溫度適中。2015年末居民平均期望壽命84.60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43元。優美的環境為健康養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發達的經濟為健康養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家庭醫生”讓養老更安心
“我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健康問題基本上都是跟我簽約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幫我打理。身體不舒服一個電話他們就來了,在家養老安心多啦。 ” 77歲的江蘇路街道黃縣路社區居民于女士是位獨居老人,從2013年開始便享受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便利。黃縣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3年開始作為市南區首批試點單位開展全科醫生團隊家庭簽約服務工作,據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丁芙蓉介紹,目前該中心已經組建了2個全科醫生服務團隊,每個團隊由8名醫生、護士、公共衛生康復等各專業人員協調組成,現簽約戶數470戶,簽約人數673人,“團隊服務電話24小時暢通,便于簽約老人遇到問題時能夠隨時聯系上我們,讓居民能夠得到及時的就診指導、用藥指導、健康咨詢、健康教育等,使居民對自身健康做到心中有依靠,遇事不慌張。 ”
據悉,市南區大力推行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將全科醫生服務團隊下沉到社區,主要為區域內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殘疾人等群體,提供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指導等相關服務。另外,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提高全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2013年市南區啟動老年人免費查體工作,2014年啟動白內障復明工程。記者從市南區衛計局了解到,目前已查體105416人(次)、白內障手術復明1658例,建立規范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28萬余份。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多樣
醫療養老問題越來越被社會關注,市南區結合區域實際,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建立了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護理站、居家四位一體的醫養融合發展體系,不斷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市民于先生的母親今年85歲,因腦梗癱瘓在床,去年10月份于先生將母親送到了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一來我們在家沒有專業的護理手段,二來我今年64歲了,照顧母親實在有心無力。現在母親能得到更專業的照護,家庭經濟負擔也有很大的減輕”。 2011年,青島市人社局決定在本市公立醫院內試點成立針對有長期醫療需求、無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住院模式的醫療專護病房,并確定市南區人民醫院為首家試點醫院。記者從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了解到,醫院5年來共收治病人超千人,承接了全市各類重癥及無生活自理能力老年患者的診療。
為更好地做好老年人醫療保障工作,市南區還積極引導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牽手,在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置醫療機構,對于沒有條件設置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可選擇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目前,市南區內有22家專業的養老機構,其中設置醫療機構的14家,簽訂合作協議的8家,實現了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的全覆蓋。
養老享受國際化療養服務 市南區濱海療養資源豐富,沿海一線分布著國家、省、市級療養機構17家,占全市療養機構總數的80%以上。 2015年12月,“山東省青島療養院康養示范基地”正式掛牌,試水醫養結合,讓普通市民也能夠享受“高干”待遇,青島療養院也成為省內首家開辦養老服務的療養院,以及青島市首個“康養示范基地”。 “在此居住的老人生病,可直接辦理入院手續,享受醫保報銷政策。 ”
2012年底,市南區與德國弗萊堡市簽訂了友好合作關系協議,雙方在健康產業方面加強合作。推動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等健康產業領域國際化高端發展。《青島市市南區健康產業發展規劃 (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市南區基本養老服務設施更加健全,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40張;醫養一體化程度顯著提高,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覆蓋所有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不斷提升,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90%以上。市南區健康養老將獲得更長足發展,老年人樂享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記者 崔佳佳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