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日前,山東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容錯糾錯的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試行)》),從制度層面建立起責任明晰、措施具體、程序嚴密、配套完善的容錯糾錯體系。
《辦法(試行)》規定,容錯糾錯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在10種情形中出現失誤或者偏差,以及出現探索性失誤或者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可以從輕、減輕處理或者予以免責。該10種情形具體包括: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積極作為、勇于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中,先行先試、突破常規;在處置突發事件或者執行其他急難險重任務過程中,臨機決斷、主動擔當攬責;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矛盾糾紛過程中,立足維護穩定和全局利益,積極破除障礙、打破僵局等。符合所規定的10種情形之一,同時黨章黨規、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在決策中嚴格執行了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和請示報告制度等規定,進行了充分評估,沒有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不良影響或積極主動消除不良影響、挽回損失的,可以免除相關單位及當事人的責任。
《辦法(試行)》還指出,干部本人及所在單位黨組織認為符合容錯情形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向有關部門提出容錯申請。調查核實后,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作出容錯與否的認定結論,容錯決定于7日內告知相關單位及當事人。同時,建立健全糾錯機制,發現具有予以糾錯情形的,及時通過向糾錯對象送達糾錯通知等方式,明確糾錯事項,提出糾錯建議或者要求。完善澄清保護機制,對惡意中傷、誣告陷害、散布謠言和不實消息、打擊報復、干擾改革創新的,依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對受到不公正對待或者錯誤處理的,按程序及時予以糾正,并消除負面影響。
山東還堅持有錯必糾、有過必改,對存在失誤或者偏差的單位、個人予以容錯的同時,及時予以糾錯,幫助干部汲取教訓、改進提高。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