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2月22日消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八大峽街道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推行“黨建+疫情防控”,以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扛起疫情防控的應盡之責,號召全體黨員干部關鍵時刻頂得上,危機關頭豁得出,讓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八大峽街道吹響戰“疫”號角
吹響戰疫“號角”,激活服務群眾“紅色細胞” 八大峽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做到民在心中,激活服務群眾“紅色細胞”。把黨旗插在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八大峽街道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實行“戰時措施”。全體黨員干部下沉網格,站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最基層,做到“一線指揮”,“一線落實”,“一線堅守”,讓黨旗在每一條防控戰線、每一個防控崗位高高飄揚。 讓黨員沖在一線。號召全體黨員關鍵時刻“靠前站”。街道825名黨員同志聞令而動,挺身而出,爭當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迎難而上,沖鋒在前,當好疫情防控“宣講員”、樓院值守“看家人”、企業復工“守護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6000余次,讓黨的力量在關鍵時刻充分彰顯。將黨費用在一線。以關愛關懷為宗旨,第一時間將區委組織部撥劃的專項黨費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采購了一批口罩、橡膠手套等抗擊疫情物資,將黨的關愛切實落實到一線,傳遞關懷溫暖,堅定信心決心。
設立黨員先鋒崗
延伸組織“觸角”,構筑聯防聯控“紅色堡壘” 八大峽街道堅持把黨的組織“觸角”延伸到網格內每一個小區、每一條街巷、每一棟樓院,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構筑起一座座“硬核”堡壘。建強紅色戰時體系。聚焦“流動人口多、開放式樓院多”的街區實際,充分發揮“黨建+網格”的機制優勢,第一時間構建“指揮部—社區—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五級聯動組織體系,層層壓實責任,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防控優勢,把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密織紅色作戰網格。堅持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建在隊伍中,科學編設85個“先鋒防控小組”臨時黨支部、85個黨員專項突擊隊伍臨時黨支部,做好黨員管理服務。堅持臨時黨支部作用“不臨時”,明晰職責任務、健全運行機制,保證支部在關鍵時刻發揮“真”作用。密設紅色先鋒崗位。以黨建促防疫,搭建黨員立足崗位強黨性、作貢獻、講奉獻的平臺,在轄區商超入口、小區門口、交通路口等重要關口設立黨員先鋒崗,守好進出門卡,把牢防疫關口,織密織牢疫情防控防線。
黨員“靠前站”
團結多元“合力”,凝聚群防群治“紅色力量” 八大峽街道堅持把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聯系群眾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廣泛凝聚群防群治戰“疫”合力。
愛心企業有擔當。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轄區企業雙星名人集團接到采購“急”令后,在限行、停工的現實下,用不到7小時完成140雙護士鞋的發貨任務,為武漢戰“疫”保駕護航。并愛心捐贈150套沖鋒衣、5000瓶飲用水支援基層防控一線,展現企業擔當。仁心專家來支援。在疫情防控中,轄區醫學專家馮健主動報名醫學志愿者,關鍵時刻支援疫情防控一線。1月30日,馮健走進八大峽街道“面對疫情,我們應該知道”疫情防控直播,用權威的醫學術語筑牢疫情防控的科普防線。熱心群眾在響應。帶動了人民群眾、駐街單位30000余人次參與到基層防控疫情工作中,廣泛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并涌現出一批紅色人物。“二孩媽媽”徐琳堅守崗位晝夜奮戰;“郝軍、劉洪旭”并肩站“疫”母子兵,在傳承中延續“家風”;“企業軍轉干部”黃舒林、張蓉芬夫妻,用責任和擔當書寫新時代軍人的初心和使命……
通訊員 黃啟雯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