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我在崗|青島醫生在非洲“救死扶傷”,與家人視頻遙述思念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在非洲,有一種感動叫“青島醫生”。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的心外科醫生劉義敏已經在非洲坦桑尼亞援助33天的時間。即使在2月9日,也就是大年三十除夕,他仍舊要飛往坦桑尼亞東部的桑給巴爾島參加非洲的國際醫療論壇,在國際會議上發出中國聲音、青島聲音。節日當天,劉義敏的父母、妻子也給他進行短暫的視頻送上節日問候,述說著遙遠的思念。
春節堅守崗位,在非救死扶傷33天
龍年春節來臨,有一批特殊的群體在非洲堅守崗位,無法趕赴與親人的歡聚之約,他們就是援外醫療隊的醫生們。在今年的1月6日,劉義敏作為第27批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成員趕到達非洲,執行為期兩年的援助任務。
到達非洲的劉義敏,和隊友開始熟悉了周圍的環境。坦桑尼亞常年溫度30-40°C,每天衣服都是濕透的,一天需要換2套衣服。而且這兒經常停電停水,網速也比較慢……劉義敏和隊友要熟悉周圍的購買場所,學習用英文進行砍價,還要學會駐地網絡怎么使用,燃氣怎么處理等等。“剛開始由于環境比較陌生,語言又不通,感覺工作和生活都有些舉步維艱。隨著交流的增多、工作的深入,我們也逐漸融入這里的生活。”劉義敏告訴記者。
之后,他和隊友便馬不停蹄的開始進入醫院進行工作。劉義敏是一名心外科醫生,在手術治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微創治療新先天性疾病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在駐地不到1個月的時間,在非洲當地的華人聽說坦桑尼亞來了一名醫術高超的中國醫生,不遠千里來駐地咨詢手術方案,也讓劉義敏認識到了這里醫療技術短缺的程度。
在上周末,劉義敏參與當地心臟病患者的病例討論工作。他發現,這邊心臟病的患者不在少數,有胸主動脈瘤的,有瓣膜病的,還要一些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在了解之后,我們將利用自己較為豐富的經驗為患者先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之后會陸續開展手術。”除了會診、制定手術方案、開會,在上周末,他們隊伍還去了當地的私立小學進行義診、體檢。
除夕與家人“線上”過節
除夕當天一早,劉義敏就收到了親朋好友的問候。特別是父母、妻子,也進行了視頻連線。“他們都很思念我,怕我在那里不適應,我父母、岳父岳母以及妻子經常和我視頻,讓我雖然遠離家鄉,但是也未曾缺失過來自家的溫暖。”
在劉義敏援助非洲后,醫院領導、各科室老師給予他的幫助也讓他深受感動,正是有了堅強的后盾,他才能在異國他鄉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工作。
“要把我們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理念帶給他們,把中國醫生的形象展示給世人,搭建中國和世界的橋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坦桑尼亞,他也向祖國致以最誠摯的祝福,祝愿祖國更加欣欣向榮、繁榮昌盛。
據了解,青島多年來先后派出110余名醫療隊員分別前往坦桑尼亞、塞舌爾等國家和地區開展醫療援助工作,他們克服當地設備短缺、發展落后等客觀條件限制,積極以自身技術經驗填補當地醫療技術的空白,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信賴和贊譽。
山東自1968年開始向坦桑尼亞派遣醫療隊,1986年開始向塞舌爾派遣醫療隊,2018年開始向湯加派遣醫療隊,2022年開始向基里巴斯派遣醫療隊。截至目前,已累計派出醫療隊50余批,超過1200人次,共計為受援國人民提供醫療服務1600余萬人次,實施各類手術50余萬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