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螳螂旗下“金諾小貸”被曝涉嫌違規放貸
擁有上市公司金螳螂的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網絡小貸公司廣州市金諾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諾小貸”)近日被曝涉及高利貸、違法放貸等問題。
據消費日報報道,近期,消費者小李(化名)向媒體控訴,他在一款名為“鑫用錢”的APP上遭遇強制下款圈套。“提交資料后,我沒收到任何借款確認通知,銀行卡突然到賬一筆錢。”小李無奈表示,當他聯系平臺客服要求取消借款時,卻遭到對方威脅恐嚇,隨后手機不斷收到侮辱性催收信息和電話轟炸。
公開資料顯示,“鑫用錢”運營主體為金諾小貸,而其背后的控股股東正是A股上市公司金螳螂(002081.SZ)的第一大股東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
工商信息顯示,金諾小貸成立于2016年3月,注冊資本僅2億元,遠低于網絡小貸公司10億元的最低監管門檻。
金諾小貸的法人、董事長為莊海紅,其直接持有金螳螂企業集團5.2%的股份。
工商信息顯示,金諾小貸擁有5個放貸類APP的軟件著作權,包括九九分期APP、鑫用錢APP、金風貸APP、速貝錢包APP、元優享APP。這些APP大多注冊于2024年,目前正在運行的包括鑫用錢和速貝錢包。
據黑貓投訴,速貝錢包被投訴內容包括申請維信卡卡貸卻跳出速貝錢包,疑似信息泄露,并且電話騷擾;開通權益收費利率過高等。
金諾小貸還注冊了18個貸款類商標,如美家時貸、貝錢包等,僅從名稱就能判斷其貸款業務屬性。在應用商店中,速貝錢包在小米商城、華為商城等平臺的下載量均超過10萬,鑫用錢APP的下載量也有數萬。據統計,維信金科、微博錢包、分期樂、哈啰錢包、美圖秀秀等多個助貸平臺都在為速貝錢包、鑫用錢等產品導流。
另據投訴,其還涉以“無需抵押、秒速放款”為由吸引用戶注冊,在用戶僅填寫個人信息、未確認借款的情況下,強行放款到其銀行卡,隨后要求短期高息還款;下載速貝錢包后,APP內找不到任何注銷入口,客服形同虛設;存在隱性高利貸問題,如在利率展示頁面,速貝錢包標榜產品綜合年化利率(單利)為10.8%-36%。但用戶實際借款成本遠超此區間上限。有用戶借款2500元,一個月后需還款2594元,加上被扣除的450元會員費,實際年化利率飆升至261%。另一用戶2023年3月在速貝錢包借款6000元,分9期還款共8154元,實際年化利率高達72%,遠超法定紅線。
依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關于開展 APP 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App 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等法規,明確了用戶對個人信息和賬號具有自主控制權。國家相關規定要求 APP 應提供明顯注銷賬戶入口,位置與標識應易于發現,操作流程應步驟簡潔。
2024年7月,另有媒體曝出,金諾小貸旗下產品一鍵授權至多個貸款App。
報道稱,有用戶在使用中發現,金諾小貸旗下開薪街的隱私協議簽訂方不僅包括金諾小貸,還包括四川華夏眾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簡易蓉網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融信寶貸款代理(東莞)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在開薪街的《個人信息手機與對外共享授權書》中,平臺將個人信息一鍵授權強分發至20多家貸款平臺,包括閩屹融、微銀信用、吉客有錢、優享唄、期貸、51狐信等產品。
其中,吉客有錢為廣州市綠地吉客小貸公司運營產品,曾被廣州市通信管理局公開通報。51信狐由湖南浩瀚匯通小貸以及杭州煎餅網絡科技(原51公積金運營主體)運營,而浩瀚匯通小貸曾在2023年12月被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罰款,違法違規事實為變相出借、出租經營許可證等。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負責,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第十條規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此外,金諾小貸關聯的上市公司金螳螂近年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金螳螂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總收入為183.29億元,同比下降9.20%;歸屬凈利潤為5.4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6.89%;扣非凈利潤為4.18億元,同比下降48.50%,總資產352.89億元,同比下降4.83%。
去年7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金螳螂提問旗下金諾小貸是否屬于高利貸平臺?金螳螂回答表示:金諾是金螳螂集團下屬公司,目前不存在您擔心的情況。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