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百年煥新上街里,一宴重溫里院情
啤酒節老城會場里院家宴舉行
7月19日傍晚,中山路太興里燈火璀璨,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老城會場“里院家宴”在此隆重舉行。這場以“重溫鄰里溫情,共訴老城回憶”為主題的家宴,不僅是一場味覺盛宴,更是一次城市文脈的深情回望。60余位老居民、勞模代表、城市更新建設者代表等齊聚一堂,在百年里院的青石紅瓦間,共飲青島啤酒,共享老城故事。
01 一宴見文脈 老味道里的傳承密碼
里院家宴的餐桌,是一本濃縮的青島“味覺史”。15道菜品,從圓蔥拌木耳的清爽,到蝦仁涼粉的滑嫩,再到燒鰻魚的醬香,每一道菜都承載著青島人的味覺記憶。這些老味道,不僅是劈柴院煙火氣的復刻,更是里院廚房傳統技藝的延續。
在宴席上,奶皮子酸奶與絳雪青嵐飲品的搭配,讓傳統與現代風味在此交匯。這種“老味道+新滋味”的組合,象征著青島在歷史傳承與現代創新之間的平衡。正如青島市手工藝協會會長魯漢所說:“里院的味道,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
而餐桌之外,更藏著城市的文脈密碼。轉角處的老物件美陳區,搪瓷缸、老式收音機靜靜陳列,LED屏幕循環播放著里院老照片。這些細節,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城市記憶的珍藏。
老居民沙麗華高興地說,“今天真開心,又回到了老里院。而且啤酒節30年后又回到了這里,我們品嘗到了當年的酒,當年的飯菜,開心得不得了。”
02 一院見更新 老空間里的品質蝶變
家宴所在的太興里,是青島現存風貌建筑中價值要素最多,保護最完整,元素最齊全的里院群落。其“里外套院、院中有院”格局得以完整保留,毛石基礎、木構挑梁的肌理清晰可見。這正是青島以申遺為引領,堅守“歷史價值要素全保護”的生動體現。
老居民劉玲感慨地說:“現在黃島路、四方路、博山路這一塊兒,修得這么美,這么漂亮。作為這里的老居民,我們感覺特別高興。”
2018年起,青島啟動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從全球1200余處世界遺產中篩選出23處同類遺產地比對,明確“中西合璧的城市規劃與建筑藝術”核心價值。如今,這片土地已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上街里核心區,“一樓一策”的修繕理念貫穿始終。肥城路15號德式建筑的木雕山花原樣修復,四方路里院的綠色門窗底漆、紅磚錯縫砌筑工藝精準還原。截至目前,市南區已完成20萬平方米建筑修繕、56萬平方米立面整治,901處傳統風貌建筑得到系統建檔保護。通過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的結合,市南區讓百年里院在時代浪潮中煥發新生,既保留了歷史的肌理,也提升了生活的品質。
03 一街見活力 新業態里的古今交融
曾經“路破房舊、海鮮市場扎堆”的四方路老街區,如今已煥然一新。復古商號標牌在霓虹下閃爍,仿佛時光倒流重現昔日繁華。茍不理、東方早茶、娛作餐廳、同仁堂茶鋪等各色業態鱗次櫛比,傳統老字號與新潮店鋪相映成趣。
“剛剛又在街上逛了一圈,現在真是大變樣了,干凈、整潔、熱鬧,走在街上心情都舒暢。以前的老街巷現在變成了文化街區,既保留了記憶,又有了新活力,我們打心眼里高興。”老居民王文積一邊說,一邊豎起了大拇指。
青島創新“物理空間重塑+產業業態引入”同步推進模式,讓老建筑在滿足現代生活需求中煥發新生。在市南歷史城區,中山路主街等17條道路完成提升,5萬米強弱電纜下地,水龍池子廣場建成開放,3處游客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不僅如此,300余家重點業態有序入駐,包括藝峰閣灌湯包、地二魚湯餛飩、桃喜小館、趣奇家,以及“靜音酒館”“非遺工坊”等新型文化空間。2024年青島歷史城區客流量創歷史新高,全年突破7083萬人次。2025年上半年,中山路區域游客量達3667.18萬人次,同比增長超37.12%,其中五一期間日均接待31.47萬人次、130余家重點商戶日均營收首次達120萬元,同比增長近20%,創中山路區域近年來消費水平歷史新高。
“保護一處建筑、激活一片街區、帶動一方發展”的良性循環,正在市南區歷史城區悄然形成。
04 一城見未來 共舉杯時的同心所向
在民謠樂隊的歌聲中,青島與世界的干杯聲此起彼伏。老居民們頻頻舉杯共飲,慶祝啤酒節重回老城,慶祝嶄新的街里生活,也為更為燦爛的明天干杯。
這場家宴,不僅是一次美食的聚會,更是一次城市未來的展望。青島正以更深厚的底蘊、更鮮活的氣息,書寫著“煙火人間、向新而生”的新篇章。
在保護與更新之間,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記憶與未來之間,市南區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不只是空間的重塑,更是文化的傳承、經濟的激活與社會的融合。這里要讓老建筑留住記憶,讓新業態充滿活力,讓老居民共享成果。
在青島與世界的干杯聲中,
這片承載著城市記憶的土地,
正以更深厚的底蘊、
更鮮活的氣息,
書寫著“煙火人間、向新而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