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滿倉·好豐光丨新農人:種出表盤大的藍莓!青島“90后”夫妻繪就田園新畫卷
【編者按】
6月23日,《糧滿倉·好豐光》大型融媒報道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立足全國視野,聚焦山東特色,從“米袋子”“菜籃子”“魚簍子”“智慧種”“新農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現山東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亮點和成績,為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活動期間,將在微博、抖音等平臺開設話題,邀請廣大網友積極參與互動,不斷呈現山東發展綠色新質農業和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系列報道《糧滿倉·好豐光》之“新農人”,聚焦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展現山東人才興農新路徑。
海報新聞記者 毛道光 青島報道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西崔家灘村,經營豐禾園家庭農場的是一對“90后”返鄉創業夫妻——孫芳和崔銀峰。他們敏銳地抓住盆栽藍莓種植的新機遇,投資建設了八個現代化大棚。創業首年,便創下60多萬元的銷售額,為他們的“新農人”之路注入了強勁信心。
孫芳正檢查大棚內種植的藍莓。
這份信心在今年“五一”假期得到了生動印證:農場游人如織,當季鮮甜的藍莓成了搶手貨。絡繹不絕的采摘游客,讓豐禾園多了一張亮眼的新名片。
然而,成為合格的新農人絕非易事。“不僅要精通種植技術,還要懂成本管理,更要會經營口碑、拓展客源。”孫芳坦言,“第一年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零開始,沒有捷徑可走。”這份踏實與堅韌,是他們成功的第一步。
得益于大棚的可控溫度,孫芳家的藍莓果期得以延長,從春節前持續至5月底。面對初期缺乏穩定客源的挑戰,電商平臺成為突破口。孫芳買書自學直播,從最初的緊張忘詞,到后來能侃侃而談藍莓種植、介紹品種特點。巨大的努力換來了回報:“熬過起步期,直播帶來了穩定的回頭客。只要嘗過我們的藍莓,顧客總會復購——品質是最好的招牌。”孫芳自豪地說。
孫芳丈夫崔銀峰采摘準備發貨的藍莓。
新農人的“新”,更體現在對技術的不懈鉆研上。“大棚藍莓管理是精細活,”孫芳深有體會,“土壤水分監測、溫控調節、營養液精準滴灌……都得一點點學,向專家請教。以前覺得農業簡單,真干起來才知道處處是學問。”張家樓作為全國知名“藍莓之鄉”,品種和技術不斷迭代。孫芳夫婦的八個大棚里,花香L25、L11、F6三個品種各具風味,其中表盤大小的特種果更是招牌產品,春節前就能上市,售價高達每斤百元。
“種出這么大、這么好的藍莓,訣竅在于兩點,”孫芳揭秘道,“一是采用進口滅菌的專用有機質盆栽基質,這里面富含珍珠巖、椰糠、椰絲,更契合藍莓生長需求;二是投入凈水設備,將深井水凈化過濾成純凈水用于灌溉。”這份近乎苛刻的用心,換來了藍莓出眾的品質與獨特風味。
表盤大的藍莓特種果。
現代農業離不開規模效應。孫芳夫婦前期投入高達500萬元,在周邊區域建立了數一數二的種植規模。銷售上,孫芳堅持“直銷”策略:“幾乎不經過商販,自己直接對接客戶,確保價格實惠,品質直達。”
望著園中采摘的游客,孫芳和崔銀峰感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和返鄉創業的價值。首年創業,雖未達最理想預期,但60多萬元的銷售額,刨開建大棚的成本不談,已基本覆蓋當年成本,并創造了可觀利潤。
五月底過后,隨著大棚藍莓逐步下市,孫芳和丈夫也給大棚里的藍莓落了果,并為明年做準備。回望這一年,孫芳看到了現代農業的廣闊前景,也積累了寶貴的種植經驗。展望未來,夫妻倆信心滿滿:“明年,我們繼續努力,爭取更上一層樓!”
- 糧滿倉·好豐光丨新農人:石榴樹下小盆景“種”出甜蜜致富果
- 青島故事|為攬八方客,店主開起“演唱會”!90后大學生開餐館月流水10萬元
- 糧滿倉·好豐光丨新農人:煙臺“地瓜老李”商海歸田,十年種出共富夢
- 糧滿倉·好豐光丨新農人:AI“黑科技”翱翔東營沃野 打造智慧農業新高地
- 選“寶寶巴士”當婚車,90后小夫妻把低碳婚禮玩出新花樣!
- 藍莓、荔枝、櫻桃等水果大幅降價,消費者“甜”了,果農有賺頭嗎?
- “訂單可以等,老人不能等!”路遇老太太當街摔倒,90后外賣小伙扶起來送回家
- 青島故事|聽,面包會說話!“90后”聽障夫妻甜蜜追夢,在烘焙坊里“聆聽”幸福
- 半島V視|90年前的青島,近60萬人不是在鐵展上,就是在去鐵展的路上
- 青島故事 | 堅守一列車,守住一份心!90后列車長撿金不昧顯擔當,剪紙釋壓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