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鎮”好—解碼“小鎮冠軍”①濟南孫集鎮:老粗布“新國潮”
2025-07-30 20:40
海報新聞閱讀 (14457) 掃描到手機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一帆 記者 李金珊 報道
在濟南商河的孫集鎮,一根根棉線正穿梭于72道非遺工序之間,將省級非遺商河老粗布技藝化作鄉村振興的經緯線,織就出“小鎮冠軍”的傳奇。日前,山東“鎮”好——解碼“小鎮冠軍”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這里,一起見證老粗布變身“新國潮”。
作為山東省第六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商河老粗布在李秀鳳家族三代人的守護下,實現了從“家庭副業”到鄉鎮支柱產業的蛻變。這位濟南安琦工藝土布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指著織機感慨:“從棉花到成品布,需要經過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結著匠人心血。”30年來,她不僅將瀕臨失傳的提花工藝與現代審美融合,更通過創辦企業、建立非遺檔案、開設技藝培訓班,讓千年技藝在當代煥發新生。
其子劉越的返鄉創新,則為非遺注入數字基因。通過“電商+直播”模式打造的“泉城五彩”品牌,孵化出10余位本土主播,累計粉絲量突破30萬。2024年,老粗布產品單日訂單量突破千單,遠銷全球,實現非遺技藝的“破圈”傳播。
從“唧唧復唧唧”的千年織布聲,到“叮咚叮咚”的電商訂單提示音,孫集鎮用72道棉線證明:非遺不是束之高閣的標本,而是能帶著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金梭子”。這或許正是“小鎮冠軍”最動人的注腳——讓老手藝織出新生活,讓小城鎮闖出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