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技術解開人形機器人關節設計難題!這場開在研發中心的見面會,四家青企共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密碼
7月30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青島市系列現場媒體見面會第一場——人工智能產業鏈專場在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青島四家人工智能產業領軍科技企業——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城市軌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聚首共話發展,共塑人工智能產業新圖景。
76臺信號機暴雨后清淤即用
“在廣西桂林,暴雨內澇后,76臺海信信號機清淤后均可正常使用,其中包括4臺服役期13年的‘老機器’?!鼻鄭u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裁周釗在會上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周釗認為,這得益于公司產品的過硬質量和先進技術。
作為海信集團信息產業板塊核心力量的青島海信網絡科技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就深耕智慧交通、智慧建筑行業,核心產品是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軟硬件系統,包括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等。特別是交通信號機產品,連續7年被第三方評選為交警最認可的品牌,高端市場占有率第一,為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通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司獲得授權專利500項,軟件著作權近千項,承擔市級以上重點研發項目100余項,承建科技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13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一等獎等各類科技獎項56項?!敝茚撜f,“如今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于全國176個城市,其中39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有37個城市用過海信解決方案,占比達95%,是智慧交通領軍品牌?!?/p>
而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企業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據介紹,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10%。
目前,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技術正引領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青島市人工智能鏈主企業也是工信部人工智能交通鏈主企業,深耕用戶需求場景,積極推動交通、建筑等行業的智能化躍遷。今年4月,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面向城市交通行業的垂域大模型——“海信通途大模型”,深度賦能交通指揮調度、安全防控、擁堵治理等關鍵場景?!澳壳耙言谇鄭u、武漢、鎮江等多個城市開展應用,成效顯著?!敝茚摻榻B。
研發出國內首款面向制造業的工業大模型
“我們自主研發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是國內首款面向制造業的工業大模型。我們通過平臺化的方式,通過強化在底層算法、模型閉環、平臺工程、場景落地等方面的能力,打造自主可控、行業領先的工業大模型技術和產品體系,為更多工業場景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眲撔缕嬷强萍技瘓F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徐輝介紹,作為領先的“AI+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青島市乃至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鏈上,創新奇智積極發揮著鏈主企業優勢資源,在技術創新、產品應用、場景賦能、生態共建等多方面發力。
青島作為制造業強市,其生產制造的根基十分穩固。面向制造業眾多應用領域,創新奇智推出ChatX系列生成式AI應用產品,滿足了工業企業多場景、多維度的智能化轉型需求?!叭玑槍ζ髽I核心生產相關的應用場景,如場內物流、零部件裝配等環節,我們提供了ChatRobot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并在上游工業設計環節提供了ChatCAD輔助工業設計能力。同時,我們面對企業級應用推出AI Agent智能體開發平臺,將搭建智能體所需要的大模型、知識庫、工作流、工具等元素組件化,讓企業開發者能夠以可視化、低代碼的方式構建Agent應用,幫助企業快速高效地構建和部署智能化解決方案?!?/p>
“工業軟件是制造業的靈魂”,徐輝認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創新奇智基于工業大模型,研發“云-邊-端”一體化具身智能技術平臺,打造工業機器人“大腦”。他提到,創新奇智深耕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空白領域,推出基于大模型技術的CAD,做到了業界領先。
而據IDC數據,目前創新奇智位列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第三、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市場份額第四、中國AI工業質檢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第七。
智慧車站智能體可自動識別困難乘客
“之前,輪椅乘客等特殊乘客坐地鐵需要我們協助乘車時,都是通過提前撥打熱線電話,雙方約定好接送時間、地點等信息,如果沒有提前知會,需要等我們工作人員巡站發現了才能給乘客提供幫助。應用了大模型之后,智慧車站智能體可實時自動識別需要幫助的乘客,將信息傳遞給地鐵工作人員,確保第一時間給乘客提供幫助。”青島城市軌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宏宇形象地介紹著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讓乘客服務變得更加智能、精準。
青島城市軌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智慧城軌領域深耕,圍繞智慧建造、智慧運維、智慧運行、智慧企管,打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的智慧城軌系統解決方案。
隨著年初DeepSeek國產大模型的發布,人工智能也越來越貼近大眾生活,對于軌道交通行業來說,更是搭上人工智能發展的快車道?!扒鄭u地鐵積極開展‘軌道交通+人工智能’行動,聯合13家高校、企業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創新體,經過近2年的研發,在今年的4月發布了地鐵行業首個垂域大模型1.0版本,并在6號線開展了大模型的部署調試,以及供電、車輛、機電和智慧車站4個智能體的試運行,賦能設備維修、乘客服務、運營組織等業務領域,可大幅縮減作業流程、縮短故障處置時間,提升地鐵運營效率。”趙宏宇介紹。
這些發展的背后,是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不僅始終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而且與山東大學、青島理工等高校開展了多項產學研合作。近年來,企業不僅承擔了多項市級重大科研項目,完全自主研發的供電智慧運維、智慧工地等多個拳頭產品榮獲山東省軌道交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山東省首版次高端軟件等10余項省、市及行業獎項。
首創技術方法填補國內空白,將諧波減速器做進航天領域
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工智能加速突破關鍵期,在多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其中就不乏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簡稱“國華智能”)的身影。
“我們在國內首創諧波減速器柔輪表面改性技術和共軛嚙合協調優化設計方法,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有效解決了人形機器人關節設計的‘卡脖子’問題,實現了高端諧波減速器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約為3%,在山東省占有率80%,排名第一。”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錦玉介紹,公司是國內少有的將諧波減速器做進航天領域的民營企業,共計開發了百余款高性能產品。
此外,她介紹,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實現了電機驅控、精密傳動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研發生產,在傳動精度、性能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核心技術層面,掌握了機器人全棧技術能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機器人。在控制系統方面,在工業機器人高速高精度運動控制、協作機器人高動態力控技術、本體高剛性高可靠設計驗證。
在精密傳動領域耕耘近十載,如今國華智能技術實力雄厚,已申請諧波減速器核心技術類及智能制造領域的發明專利3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申請軟件著作權50余項,參編國標2項,團體標準8項。
“技術驅動進步,科技引領未來”是國華智能一直秉承的企業愿景,而其目標則是成為諧波傳動技術領域的領跑者。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鐘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