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叨叨丨堪比“行走的煤氣罐”!夏天這個很多人都在用的“續命神器”,可能會要命
今年入伏后的各個地區,熱到讓人感覺“出門即中暑”,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暴汗!這時,許多人便會掏出一瓶網紅冷感噴霧,唰地往衣服上一噴,瞬間襲來一股清涼……這簡直是夏日 “續命神器”!
但請注意,如果你沒使用好這些冷感噴霧,它不僅不會幫你“續命”,還很可能“要命”!
“降溫神器”號稱母嬰級,成分不明客服卻稱小孩可以用
記者在淘寶搜索“降溫神器”,第一個推薦的產品就是阿里健康大藥房銷售的一款降溫清涼噴霧,號稱“冰涼冷感防中暑”“軍訓戶外常備”。產品宣傳頁面還打著十分醒目的“母嬰級”三個字。
在產品介紹頁面,宣稱“隨處可噴”,包括車輛座椅、方向盤,可包括人體降溫。從宣傳圖片來看,產品可以把原本85℃車內部件降溫到15℃。
既然號稱“母嬰級”,那么產品成分是什么呢?記者詢問客服,客服稱成分為降溫因子、除菌劑、香精、推進劑。記者詢問所謂的降溫因子是什么?客服稱:“反饋廠家提供信息,回復后留言。”但截至發稿,客服并未再就成分進行回復。盡管回答不上成分是什么,但客服卻明確宣稱:“小孩可以用。”
還有一款“NZA醫藥級降溫冷噴”號稱是“醫研級”,“瞬凍冷療黑科技+醫用薄荷”,“257位醫藥學博士研發”。產品信息頁面顯示,產品的成分為:去離子水、乙醇(45%)、薄荷腦(4%)等。
記者詢問客服產品成分,客服又表示成分是:降溫因子,除菌劑,香精,推進劑。降溫因子是什么?客服回答:“就是降溫因子呢,成分安全的,放心呢。”記者詢問孩子能使用,客服表示可以。
還有一些視頻中,博主將降溫噴霧對樹葉直接噴,樹葉瞬間結冰,手一捏就粉碎。這種急速降溫的能力,讓人很難不擔心,如果對著皮膚噴會有什么后果。
冷感噴霧為什么會讓你感覺到涼快?
冷感噴霧常見的主要成分除了水,還有 LPG、乙醇、薄荷腦、香精及甘油。
LPG 即被高壓液化后的石油氣,其主要成分為丙烷和丁烷等,沸點很低,在按下噴霧按鈕時,可起到推進劑的作用,在高壓罐內,將乙醇及水等液體,以霧狀形式均勻噴出[4][5],并瞬間汽化,吸收大量的熱,以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揮發性,也能迅速汽化蒸發,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
成分中的薄荷腦則起到“騙你降溫”的作用。薄荷腦能夠刺激皮膚和黏膜上的溫度感受器,讓皮膚產生錯覺,從而讓溫度感受器中的冷覺感受器向大腦發出“很涼快”的信號,而實際上皮膚并沒有真正地降溫,和吃薄荷糖時呼吸都覺得涼是道理相似。
溫度感受器示意圖
也就是說,在揮發性成分蒸發吸熱,加以感官錯覺的配合下,冷感噴霧達到了讓你感到涼快的目的。當然,為了避免噴完噴霧后皮膚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噴霧中還會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濕成分,鎖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亂用可能會爆炸,還會凍傷!
不過,冷感噴霧雖然用起來爽,但得按說明正確使用。
1
行走的爆炸罐
不少人為了圖方便,經常把冷感噴霧放在夏日高溫的車里,甚至放在前擋風玻璃下。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極易產生爆炸風險。
來源:央視網
冷感噴霧中的乙醇除了具有揮發性還十分易燃。更要命的是,成分中的丙烷或丁烷也是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想象一下,如果在密閉的空間里噴完噴霧,立即使用打火機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另外,市面上的冷感噴霧大多數用的是噴霧罐。噴霧罐是壓力容器,如遇持續的高溫,非常容易導致罐內沸點低的各類液體汽化,使壓力急速升高,讓噴霧罐秒變“爆炸罐”。
2
小心皮膚被凍傷!
首先,盡量不要直接對著皮膚使用,特別在眼周跟傷口附近,更不要多次補噴或持續在一個部位噴灑,可能會損傷皮膚,甚至造成凍傷。
被凍傷的新聞層出不窮。截自湖南經視、安徽衛視
眼周皮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位[2]。另外,眼睛的角膜、結膜等黏膜組織也非常脆弱,噴霧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跟眼睛黏膜,令皮膚受損或眼睛充血感染。同理,傷口附近的皮膚完整性已被破壞,失去了正常的保護功能,使用噴霧可能會刺激真皮層,令傷口感染發炎,延緩傷口愈合。
另外,冷感噴霧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熱量,有些冷感噴霧甚至可將溫度瞬間降到 0 度以下,若短時間內多次補噴或持續對著一個部位噴灑,會造成成分堆積,使汽化吸熱效果反復疊加,導致皮膚局部溫度驟降,被“凍”出問題。
冷感噴霧迅速凝冰
有些冷感噴霧也明確標注了不可直接噴在皮膚上。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閱讀說明,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冷感噴霧真的是 “降溫全能王” 嗎?
很遺憾,冷感噴霧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解暑選項。它更像是用于室外應急,在熱得不行時使用能幫助降溫,但終究“挑不起大梁”。
在我們身體內,水分流失的速度遠快于冰感噴霧的短暫清涼持續時間。夏天人體因高溫啟動主動散熱機制,通過汗液蒸發和呼吸水汽持續流失水分。活動量越大、環境越悶熱,流失速度越快;而冰感噴霧的作用局限于皮膚表層,持續時間有限。
若想解暑,還是得放“組合技”:出門前噴上冷感噴霧應急,搭配防曬衣、冰袖物理防曬,再帶個小風扇加速散熱; 每隔一段時間就去陰涼處補水,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如果要長時間戶外活動,冰毛巾、降溫貼這些 “物理外掛” 比噴霧更加靠譜。
冷感噴霧雖好,防高溫明火、避眼周傷口、忌反復噴涂,搭配防曬補水,方能安心度夏!
炎炎夏日小心花露水、殺蟲劑“發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溫噴霧,炎炎夏日里家庭常備的花露水、殺蟲劑同樣是隱形火源,暗藏風險。
花露水的主要成分為乙醇即酒精,遇明火或高溫環境極易引發燃燒甚至爆燃。
殺蟲劑中含有酯類和菊酯類成分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殺蟲劑的“噴霧”是靠液罐內的推動劑來完成的,這些推動劑的主要成分燃點較低,極易燃燒爆炸。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瀟湘晨報、科普中國、光明網等
- 半島叨叨丨開著空調煮湯,家中四人中毒!夏天也要警惕這個“隱形殺手”→
- 半島叨叨丨驚動央視!最近,山東人晚上集體“掃蕩”小樹林,都是為了找它
- 半島叨叨丨“如需空調掃碼3元”!網約車加收“空調費”合理嗎?
- 半島叨叨丨局部將超42℃,青島未來十天持續高溫!一杯啤酒解一夏暑,全國啤酒氣象指數地圖首發
- 半島叨叨|暑期再現博物館熱,錯時、延時……逛起來更方便!瞧,青島有特色的博物館真不少
- 半島叨叨|瞬間被卷進電梯!引發腳氣、還會“咬”腳,“夏季神器”洞洞鞋還能穿嗎?
- 一圖看懂丨能“續命”也能致病!吹空調有講究,一圖預防“空調病”
- 半島叨叨丨高校錄取通知書“花式”上新!網友直呼:分夠了我自然會去
- 半島叨叨丨山東等10余省份出臺:鼓勵2.5天休假!每周上4.5天、休2.5天,可行嗎?
- “續命”還是“促癌”?喝咖啡也有最佳“黃金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