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東武雅集奏響非遺新聲 亨豐堂乙巳新琴傳續諸城古琴文脈
8月6日上午,悠揚的古琴弦歌從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綜合傳承中心亨豐堂斫琴非遺工坊傳出,“鳳鳴東武——亨豐堂出琴雅集”在此拉開帷幕。這場以宣傳弘揚諸城古琴文化、虞舜文化,推廣非遺手造為宗旨的雅集活動,讓與會者沉浸式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活動伊始,琴友與嘉賓們共同參觀了亨豐堂乙巳新琴。作為本次雅集的“主角”之一,這些由諸城派古琴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加濤精心斫制的新琴,木紋雅致、音色清越,彰顯著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為后續的演奏增添了獨特的文化厚重感。
雅集現場,十余位琴人輪番登場,以古琴彈奏與弦歌的形式,呈現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馬曉雯以弦歌演繹《南風歌》,開篇便呼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的典故,古樸悠遠的曲調中,仿佛能聽見虞舜時代的治世理想;楊霞彈奏的《黃鶯吟》,以靈動音符勾勒出春日生機,動靜相融如一幅水墨小品;鄭可欣演繹的《酒狂》,將佯醉狂放的心境融入指尖,灑脫不羈;李加濤的《秋風辭》弦歌,“長相思兮長相憶”的深情令人動容。
從柳建華奏《關山月》的蒼茫云海,到丁洋彈《長門怨》的深宮愁緒;從隋偉芹《平沙落雁》中逸士的高遠心胸,到白皎《流水》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姜永華一曲《南風歌》,柔風暖語的民生情致撫慰人心;更有孫恒洲以琵琶演繹《十面埋伏》,金戈鐵馬的楚漢風云震撼全場。胡委與苑瀚文合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弦歌,盡顯豪邁氣概;張至德的《陽關三疊》、李童煒的《搗衣》,或訴離別之情,或繪生活之景,皆引人入勝。
每曲演奏完畢,導聆者都會細致解析琴曲的文化背景與藝術特色,讓在場琴友在聆聽中深化理解,在交流中互通有無。正如《禮記·樂記》所載,古琴自舜帝始便承載著文化傳承與情感表達的使命。
此次活動不僅讓更多人走近斫琴技藝、了解古琴文化,更有效激發了大眾習琴的積極性,為繁榮諸城文化市場、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注入新動力。未來,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綜合傳承中心將繼續以非遺傳承為己任,讓古琴這一“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的載體,在新時代奏響更嘹亮的文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