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這份夏季食品安全指南 筑牢“防護墻”
炎炎夏日,高溫高濕環境加速食物變質,飲食安全風險隨之攀升。近日,青島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王錫芬針對夏季飲食特點,發布消費提示,從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角度給出具體建議,為市民夏日飲食安全“劃重點”。
夏季在外就餐應優先選擇證照齊全、環境衛生達標的餐飲場所,應遠離無證流動攤販,降低食源性疾病風險。對于鹵菜涼拼、涼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風險食品,建議謹慎選擇,堅決不食用來歷不明、感官異常或未燒熟煮透的食物。
食用海鮮時應避免與冰啤酒、冰水、西瓜等涼性食物同時進食,以防冷熱刺激引發腹瀉、腹痛等腸胃不適,倡導科學搭配、適度食用。
網絡訂餐方面,王錫芬建議消費者通過正規平臺下單,下單前仔細核查商家證照資質;收到餐品后注意檢查包裝及封簽是否完好,盡量避免訂購涼菜、生食水產、冷加工糕點等高風險品類。此外,夏季剩飯剩菜需妥善存放,避免在高溫環境下久放,食用前務必確認食材未變質且加熱徹底。
餐飲服務經營者在食材采購上需嚴格把關,嚴禁采購發芽土豆、野生蘑菇、不明物種魚貝類、病死或未經檢疫的畜禽肉及街頭無證攤販加工的熟肉等問題食材,從源頭杜絕安全隱患。
加工環節中,從業人員須持有有效健康證明,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嚴格落實加工環境、工具容器及餐飲具的消毒措施,做到生熟分開、規范操作,杜絕加工變質食物,未經許可不得制售生食、冷食。
食物儲藏方面,需注意冰箱存放不宜過滿,定期除霜;蔬菜、水果與生肉、生魚等分開保存;瓶裝、罐裝等包裝食品開啟后及時冷藏,確保即開即用。同時,經營者應積極落實制止餐飲浪費舉措,主動引導文明點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選擇,鼓勵剩菜打包。
夏季飲食安全關乎公眾健康,需要消費者與經營者共同重視、協同發力。飲食文化研究會希望通過科學指引,助力營造安全、健康的飲食環境,讓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