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窩銀窩不如草窩”?92歲王阿姨:在太保家園,我找到了心歸之地
從“草窩”到港灣
她用口紅畫晨光,用琴聲暖新家
在晨光與海浪之間
重寫家的定義
不是棲身之處,而是心歸之地
——92歲,她把養老唱成回家的歌
從“金窩銀窩不如草窩”,到“這里就是我的家”
“以前一提養老院,我腦子里就是輪椅+白粥+打點滴。我可不去!”說這話的,是住在太保家園青島社區的92歲王阿姨。
王阿姨,原國棉一廠計劃科“鐵娘子”, 她衣著時髦雅致,自學鋼琴、熱愛唱歌,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自信從容的狀態感染著身邊的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 “王阿姨”。14年前老伴走后,她一個人守著青島老城區的舊房子,早上爬山唱歌、中午湊合吃兩口,晚上跟遠在洛杉磯的兒子視頻或者和在青島的兩個女兒一起聚聚餐——日子不算苦,但也沒啥滋味。
直到那年秋天她在山上摔了一跤,“粉碎性骨裂”五個字把全家人瞬間拉回現實。
女兒跑遍青島大小機構,最終在“太保家園·青島國際康養社區”摁下暫停鍵。王阿姨起初是抗拒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結果實地一看推開窗是碧海藍天,一樓大廳擺著一架三角鋼琴,陽光像聚光燈一樣打在上面。她秒變真香現場:“不走了!以后這里就是我的主場。”
走進王阿姨的房間,朝南的落地窗前,一盆綠蘿在陽光下舒展,遠處海天一色。她笑著說“子女們給我定了個單間,兩張單人床拼成的‘大通鋪’,我還挺心疼錢的。不過住著很舒服,睡得很好。”
對于腰部受過傷的王阿姨來說,房間里的細節設計處處透著暖意。床邊的扶手讓她能輕松起身,走廊里間隔分布的助力桿成為她堅持獨立行走的底氣。“我不想坐輪椅,這些扶手就是我的‘隱形拐杖’。”社區全樓貫通的電梯更是解決了她上下樓的難題,每天都能自如地去各個樓層活動。
那些藏在關心里的“我愛你”
走進王阿姨的房間,朝南的落地窗前,一盆綠蘿在陽光下舒展,遠處海天一色。她笑著說“子女們給我定了個單間,兩張單人床拼成的‘大通鋪’,我還挺心疼錢的。不過住著很舒服,睡得很好。”
對于腰部受過傷的王阿姨來說,房間里的細節設計處處透著暖意。床邊的扶手讓她能輕松起身,走廊里間隔分布的助力桿成為她堅持獨立行走的底氣。“我不想坐輪椅,這些扶手就是我的‘隱形拐杖’。”社區全樓貫通的電梯更是解決了她上下樓的難題,每天都能自如地去各個樓層活動。
生活里的王阿姨有套自己的健康經:自己能做的事,絕不愿麻煩他人。比如洗澡這件事,她一直堅持自己動手,“衛生間鋪著防滑地墊,旁邊還有折疊浴椅,方便得很,不怕滑倒。”
雖說王阿姨有自己的主意,但出于安全考慮,照護師總會在門口靜靜守著。“小張那丫頭總說要搭把手,我跟她說,知道你在門口守著,我心里已經很踏實了!”
“睡前我習慣泡泡腳,她們會幫我捏捏腿,躺下沒一會兒就睡著了,比在家里睡得還踏實!”
從舌尖醫療,把“將就”活成“講究”
“以前在家就是糊弄吃,現在頓頓像過年。”王阿姨翻著手機里的餐食照片,里面有軟嫩的香菇燉肉、清爽的西紅柿雞蛋……全是營養師根據她的假牙情況定制的。有次她隨口跟廚師長說想喝更稠些的小米粥,第二天早餐時,一碗熬得糯糯的小米粥就端到了面前。
兒子每次越洋電話都要問伙食,王阿姨總笑著報菜名:“今天有四菜一湯,還有你愛吃的蕓豆肉包,可惜你嘗不到。”青島的女兒們三天兩頭來探望,看到母親餐盤里的葷素搭配,總算放下心來:“以前總擔心她吃得將就,現在營養師比我們想得還周到。”
當然,在太保家園健康守護更是子女們在乎的事情,去年七月王阿姨因便秘在衛生間僵持近一小時,照護師馬大姐發現后,二話不說戴上手套幫她緩解。“那孩子比親閨女還貼心,我都不好意思了。”這樣的溫暖時刻時常發生:每周的血壓監測、中醫定期的體質調理、貧血時及時送來的補鐵劑……“有次我半夜咳嗽,按鈴后醫生很快就到了房間。家里哪有這待遇?以前發燒都要硬扛到天亮。現在子女也很放心,他們年紀也不小了,盡量不讓他們為我操心。”王阿姨會心得說著。
92歲的“社交天花板”:化妝、演出、說英語
每天清晨,王阿姨都會在洗漱間精心打扮一番,卷卷自己的頭發,涂上豆沙色口紅,戴上瑩潤的珍珠耳環,穿上精致的連衣裙。她總說"100歲也要活得精致!"
然后王阿姨會來到一樓大廳鋼琴前坐下,彈著自己喜歡的歌曲。太平洋保險的工作人員帶客戶來家園參觀時,總會被琴聲吸引。王阿姨會熱情地招呼他們:“來來來,聽我彈一首!”彈完還不忘拉著她們嘮家常:“我這彈得幾首曲子是在這自學的!她們昨天帶我去挖蛤蜊,太好玩了!在這住可舒服啦!”偶爾她也會用英語和大家打招呼“Wish you good luck!Wish you good hope! 祝你身體棒棒,天天開心!”她的笑聲感染者身邊的所有人。
在太保家園,王阿姨結識了許多新朋友。他們中有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休的教師、文藝愛好者……大家聚在一起,彈鋼琴、拉手風琴、唱歌、跳舞,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樂隊。“我喜歡唱歌,膽子也大,喜歡表演。只要有演出,我就上臺表演。人到晚年,就應該敞開心扉,多多表現自己。”王阿姨說。
在青島社區,每一天都充滿驚喜:博物館里看歷史,八大關的梧桐葉下漫步,退潮時的灘涂上挖蛤蜊,小麥島的海風中起舞。最讓王阿姨難忘的是第一次走進專業錄音棚,當耳機里傳來自己演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她笑得像個第一次登臺的孩子。
一起看王阿姨的“優雅老去”秘籍,碼住!
“以前覺得入住養老社區就是人生的終點站了,現在才知道是新生活的起點。”王阿姨對優雅老去有自己的理解。
愛學習:90歲+還在學鋼琴,筆記本兜里揣,家園只要有養生課就去聽。
愛打扮:不化妝不出門,衣服一周不重樣。
心態穩:活一天賺一天,對生死看淡,對快樂較真。
寫在最后
從獨居時的湊合度日,到如今的琴聲悠揚;從抗拒入住養老社區的固執,到成為新養老方式的“代言人”,王阿姨的故事印證著一個道理:養老不再是走向死亡,而是新的起點,是享受生活、追求夢想的開始。在太保家園,像她這樣的長輩還有很多,他們用活力與笑容證明:年齡從不是界限,當專業的照護遇見熱愛生活的心,晚年時光便能綻放出最動人的光彩。正如王阿姨常說的:“早來這里,早享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