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同比增長6.6%,進口同比增長8.5%,外貿總量實現2.04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高于全國3.8個百分點。日前,山東前7個月外貿數據出爐,在全球貿易“風浪四起”的背景下,山東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
風浪越大,越顯破浪前行的韌性。作為經濟大省、外貿大省的山東,頂住了壓力、扛住了風浪,憑借著一股“韌性”在“出海”路上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外貿“答卷”。
那么,這股“韌性”從何而來?
來自完備健全的產業體系。山東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7個、666個工業小類中的603個,是工業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備的省份之一,產業總體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梯隊。近年來,山東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穩步提升。可以說,正是有了產業生態上的深度,才使得山東在供應鏈面臨沖擊時,能夠展現出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和替代能力,為出口穩定增長提供堅實的基礎。
來自外貿政策的精準支撐。今年以來,山東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研究出臺了推動外貿外資穩規模、優結構、高質量發展的“26條”政策,以及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20條”政策和跨境電商躍升發展的“44條”行動計劃。這些政策措施不僅大大減輕了山東外貿企業的壓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拓展市場提供了更好的機遇,也有利于加快外貿行業轉型升級步伐,促進“線上經濟”等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邁上新臺階。
來自民營經濟的茁壯成長。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企業的活躍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市場經濟發展的水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突破6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617家,每100家外貿企業中有92家是民營企業。在未來,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優化,山東民營企業的運營成本將越來越低,研發投入將越來越大,出口產品也將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邁進。
來自持續拓展的全球視野。今年以來,山東聚力實施外貿突破行動,推進“萬企出海 魯貿全球”。培育跨境電商“組貨人”,擴大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加快發展中間品貿易,建立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等優勢行業外貿優品庫。打造區域大宗商品混配中心,支持各類供應鏈頭部企業做大貿易規模。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加快發展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推動臨沂商城國際化實現新突破。可見,山東正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鏈接全球資源,開拓新興市場,讓“山東制造”走向世界。
進一步來說,這股“韌性”有何助益?
最為顯著的,是信心上的提振。今年上半年,國際貿易形勢風高浪急,面對的壓力前所未有。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外貿敢于迎難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成績單。上面的數字,展現出了全省上下敢于迎難而上、敢于挺膺擔當的精氣神,既是對山東上半年拼搏付出的見證與肯定,也是復雜國際環境下對中國外貿基本盤穩定性和發展潛力的有力證明。
最為關鍵的,是思想上的多元。說到多元,首先要提的就是市場戰略。山東“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多方向拓展國際市場,努力為外貿增長開辟新的空間。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產品出口到全球242個國家和地區,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個,出口市場多元化取得了新進展。這種多元化的市場戰略,讓山東外貿掌握了更多主動,也為兄弟省份的經貿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再者,是多元化的開放理念。例如,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全國對外開放提供了“山東樣板”;從“港澳山東周”到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山東不斷加快開放合作的步伐,為全國外貿穩增長注入新動能等。
任他疾風驟雨,我自破浪而行。這份外貿“硬核答卷”上,不僅有一串串增長數字,更有著百折不撓的氣魄和向新而行的決心,為山東乃至中國外貿在風浪中穩健前行提供著不竭動力。(文/薛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