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觀潮丨旅拍“刺客”,傷了誰?
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暑期,旅游市場火爆,而與之相關的旅拍行業頻頻因“刺客”行為成輿論焦點。
作為文旅市場的新興業態,旅拍行業近年來迅速崛起。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多亂象也屢屢被曝出。游客們懷著記錄美好旅程的初衷選擇旅拍服務,卻常常落入精心設計的陷阱,遭遇旅拍“刺客”。
一些商家以“免費”“贈送”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實則暗藏高額附加費用。有游客被“贈送3張原片”吸引,參與拍攝后,卻被要求支付高達4980元的精修費用。社交平臺上,也有網友吐槽,“299元訂的,花了6000多元才走出來”,“精修120元一張,還沒我在網上找的15元一張修得好”。
除了套路多、隱性消費高等問題,一些低價競爭導致服務體驗差,也是當前旅拍行業的頑疾之一。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游客黃女士在貴州千戶苗寨拍了一套報價199元的苗族服飾寫真,拍攝中,黃女士感到,攝影師拍照如同流水線作業,通常是幾個模板動作,構圖缺乏變化,交付的精修照片只是用軟件一鍵修的圖。
此外,違規強行拉客攬客,甚至在遭到游客拒絕時對游客惡語相加等類似事件也時有發生,而在一些網紅打卡地,旅拍師霸占最佳機位的現象也經常見諸新聞報道。
令人防不勝防的旅拍“刺客”,不僅傷害了游客的權益,也在透支行業的信譽,給景區形象和秩序抹黑、添亂。
亂象何以叢生?“內卷”式競爭是其中原因之一。據企查查近期統計,當前國內旅拍相關企業6341家。其中,超過70%的企業成立年限不足三年。短時間內,大量企業的加入,加劇了行業競爭,服務水平參差不一。與此同時,社交平臺的發展進一步拉升旅拍熱度,越來越多個人攝影師涌入,數量甚至超過旅拍商家,低價競爭倒逼商家通過隱性消費牟利。
此外,旅拍需求爆發式增長,但與之相配套的行業規范、管理等未能同步跟進,一些亂象屢有發生,得不到有效遏制。
當然,針對相關亂象,一些地方及景區也積極出手管控,探索有效的治理經驗。如杭州西溪濕地景區推出“分區管理+預約限流”模式,設置免費商業拍攝區域和收費商業拍攝區域,進入相應區域商拍需提前預約,收費區每天接受10個以下“商拍”團隊申請。江西婺源篁嶺景區推出打卡點限時拍照措施,工作人員手持計時器,為每位游客提供一分鐘拍照時間,有效緩解排隊擁堵。福建泉州大開元寺要求統一登記,從業者經統一培訓獲得許可證后,方可進行商業性拍攝。
也有部分單位明令禁止未經允許的“商業拍攝”。如故宮博物院明令禁止與拍攝相關的服裝道具、攝影器材、化妝工具、營地車等運載工具入院,禁止占道、拉客等行為。以上治理實踐也為整治行業亂象提供有益參考。
當然,解決旅拍行業亂象,還需多方合力。在景區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的同時,行業自律也至關重要。旅拍從業者應當認識到,自身核心競爭力來自服務質量而非所謂“小聰明”,與其研究“小動作”,不如提升拍攝和修圖技術、優化服務流程,以高品質的服務質量吸引消費者。
作為游客,也應提高警惕,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拍攝前詳細詢問套餐細節并明確合同,保留消費證據,一旦遇到權益受損的情況,及時撥打景區投訴電話或向相關部門舉報。
旅拍的本質是記錄旅途美好,而不是為旅途“添堵”。只有商家誠信經營、提升服務質量,景區精細化管理,監管部門有效治理,游客理性選擇,才能共同推動旅拍行業健康發展。